袁欣然奇怪的看著他,說:“你到底要乾嘛,怎麼又買上四合院了?”
“討老婆啊。”梁一飛理直氣壯的講:“我這麼有錢,又年輕,身體也不錯,將來可不得有十幾二十個女人啊,難道都住在一起,當然一人住一個地方,省得打架嘛。”
“哦……是這樣啊。”袁欣然斜著眼,拖長的聲音,說:“那在首都一個地方就有十幾二十個,全國可不得有好幾百老婆,那你可得努力多賺錢點,省得將來累死在床上之後財產不夠分。”
梁一飛頓時語塞。
還是累死在工作崗位上比較光榮。
……
晚上七點整,在首都飯店和宋元新碰頭。
畢竟還不熟悉,不好一開始就聊比較敏感的話題,從今天吃的譚家菜破題,先拉近拉近感情。
嵐韻湖也有餐飲中心,而且很高檔,梁一飛對於譚家菜多少有些了解,是能聊出個一二三四五的。
顧名思義,譚家菜的創始人姓譚,本是一名翰林,家中女眷廚藝精湛,在粵菜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形成了譚家獨有的菜式;大清完了後,譚家也家道中落,便對外經營譚家菜補貼家用,卻沒想到一時間聲名大震。
到了民國,譚家菜更是風光無限,幾乎淩駕在八大菜係之上,北平的軍政要員、豪紳顯貴爭相赴宴訂餐,想要吃到一桌正宗的譚家菜,往往要排隊等上一個月之久。
當時有種說法,‘戲界無腔不學譚,食界無口不誇譚’,唱戲的,每種腔調流派,都在學譚鑫培;吃飯的,隻要長了嘴,都在誇譚家菜。
之後譚家菜又開到了滬廣兩地,繼而全國各大城市開花。
“可是據我所知,正宗的譚家菜似乎已經失傳了啊。”在等菜的過程中,梁一飛好奇的問宋元新。
解放後一段特殊時期,規定隻允許經營大眾類菜式,不許搞‘奢、精、特、費、美’的資本主義腐化墮落,又進行了一係列的運動,名廚名菜均紛紛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好像也隻有香江那邊,是有那麼幾家勉強還算正宗的譚家菜,卻也不是正宗譚家人了。
“譚家人嘛是找不到了,不過這裡的譚家菜的確正宗,我和大廚認識,說起來,這裡麵還有段故事,要感謝周總理。”宋元新道。
“哦?這怎麼說的?”梁一飛問。
宋元新娓娓道來,60年代,周總理了解到譚家菜麵臨的困境,為了保護傳統飲食文化,特意安排譚家菜原班人馬入駐了首都飯店,為外賓服務,即是對譚家菜的肯定,也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當時,和譚家菜一樣受到保護的名廚、名菜,比如川菜範家、湘菜陸家、豫菜候家,都集中在首都飯店,這些人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交流心得,反而在那個特殊時期,把各自家傳的本事,再一次提高了一個新的台階上。
“這裡的周大廚師,師承彭昌海,彭昌海的師父,正是人稱‘菊花蛇王’的最後一代譚家菜傳人譚勇強。梁總,我跟你誇一句口,全國譚家菜,要說正宗,周師傅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這個菊花蛇王梁一飛倒是聽說過,嵐韻湖的粵菜大廚做過一道‘菊花水蛇羹’,那真是入口清香鮮美,鮮中有爽,爽中有滑,據說,就是來自這位18歲就背著一筐水蛇參加全國廚藝比賽的菊花蛇王首創菜式。,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