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要做的,並不是改造市場,而是儘一切全力滿足市場。一切妄圖以自己的所謂先進理念,去對抗市場規律和人性的企業,最終都無法長久。
瀛海威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不是沒有原因,這位張盼小姐雖然人胖嘴饞話癆,可知道的還真不少,又是瀛海威的老員工,一頓飯的功夫,把瀛海威這些年的起起伏伏介紹的倒是十分清楚。
這也讓他原本對瀛海威抱有的一線希望,最後化為虛無,確定這是一家無藥可救的公司。或者說同樣的精力投在這裡,帶來的回報遠遠不如重新白手起步創辦一個新的互聯網企業。
目前瀛海威的麻煩也不僅僅是模式問題,它的大股東是國資背景,占了75%以上的股權,並且才替換了總經理,一副要擼起袖子大乾一場的架勢,這種企業在梁一飛看來完全是沾都不能沾的。
唯一有些價值的,大約就是瀛海威原先的管理層,這是中國最早接觸互聯網,目前來說有著最豐富互聯網經驗的人,還有技術人員,瀛海威千錯萬錯,但有一點好,他們的軟件包括係統,全部是原創,甚至連通訊協議都是原創,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
但是說到底,人才這種東西,說難得也難得,說易得也易得,梁一飛在各個行業之中,需要的是獨當一麵的統帥,而不是中層或者技術員,後兩者是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花錢買到的。
而且在互聯網行業內,他其實並不想親自下場:國內後期的事實已經證明,無論是bta任何一家的管理團隊,都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至少梁一飛不能確定,如果自己來做這些事,就一定能比馬華滕、馬芸這些人做得更好。
做得不如他們才是大概率事件。
飛科做得事,是未來中國的空白項,乃至目前在全世界,也是空白項,而互聯網企業在未來則不是,在這方麵,當一個投資人、大股東,也許要好過於赤裸裸的利用先知去掠奪一切機會。
退一步講,如果在未來,像bta這類企業,居然都是一個老板,那要麼bta會遭受巨大的打擊和分割,要麼這個老板距離死也就不遠了。
原本是想摻和一腳瀛海威,看看有沒啥可以操作改變的地方,一頓飯吃完,梁一飛打定了注意,這個企業拉倒吧,悲情的故事很多,擁有情懷的企業家同樣數不勝數,然而自己不需要為他們買單。
很意外的是,這個張小姐也太能吃了,梁一飛和劉大強兩個男人都吃飽了,就看她還在狂吃海塞,一點兒停下來的意思都沒有。
得了,您慢慢吃!
買了單,叫上劉大強先走,在中關村隨便的晃悠著。
大中午的,中關村挺熱鬨,路邊都是各種各樣賣電子產品的,磁帶影碟錄像機什麼的,都可以歸到此類,也出現了零售電腦,不過價錢都高得嚇人。
嵐韻湖飛科飛源新時代這幾家已經開始進行了電腦辦公,雖然距離互聯網時代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內部網絡卻架構了起來,工作效率的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為老板,梁一飛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有啥事,不需要自己一個個打電話了,內部郵件一發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