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0年代初期之後的20多年裡,普通人想要實現階層躍遷,最好的辦法,就是抓住一次到兩次時代的大變革,下崗下海、股票、地產、互聯網等等之一,任何一次,就可能直接改變命運。
那麼對於梁一飛這樣從90年代初就開始創業的企業家而言,他們的焦慮,並不是什麼階層變遷中朝上爬,而是怎麼樣才能在時代的發展和快速變革之中,保住自己的階層。
作為一個有著曆史先知的穿越者,雖然沒有那麼焦慮,但這同樣是一個重大的任務,可以說,這是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樣重要的一項任務。
80年代,萬元戶是一個極為風光的代名詞;
可是到了90年代初,當初的萬元戶,需要上千萬,才可以成為雄霸一方的大老板;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國已經出現一批個人資產過億,公司價值十億乃至數十億的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頂級的民營企業家,開始動用起百億的資金;而當初的大老板,能走到這個行列之中的鳳毛麟角,大多都已經淪為普通的富裕人士,而最早的萬元戶,幾乎很少有人能進入這個階層;
再接下來,隨著房地產的騰飛、互聯網的普及,幾十個億、幾百億、上千億的企業成為常態化,一批舊的企業和行業將會漸漸落伍甚至被淘汰。
梁一飛從90年代初,萬元戶起家,一步步朝前走,進入了並且保持住了經濟第一階層的位置。
接下來十到二十年,想要保住這個第一階層位置,並且朝財富階層頂峰走,那麼就必然要從地產和互聯網兩塊下手。地產這邊之前這一輪重點城市掃蕩僅僅是一個開頭,接下來這種掃蕩,還會隔三差五的繼續進行。
地產這邊有袁欣然,梁一飛作為大股東,實際上是等於‘自營’,可是在互聯網這一塊,他並不準備由自己來操作,而是做大股東投資人的角色。
阿裡巴巴就是在國內第一家目標公司。
和馬芸談的很順利,當晚梁一飛給出的條件馬芸基本都認可,第二天馬芸召集起了他的一批創始夥伴,又開了個小會。
結果也是相當正麵的,錢不多,但是這筆資金來的十分及時:阿裡巴巴初創需要錢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像梁一飛這樣在國內名氣很大的企業家,主動找上門來投資,更是讓這幫跟著馬芸乾的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對馬芸的信心。
後麵這一點,對於馬芸本人也是十分的重要。
最後談成的條件和梁一飛提出的差不多,稍微變動了一些:第一筆投資是三百萬,如果後續阿裡巴巴進行融資,梁一飛最終在上市之前,能擁有的股權,不得超過25%。
馬芸這個算盤打得倒是很響,梁一飛有錢有背景,可是未來不可能僅僅隻有梁一飛一個大股東,他要是占股太多了,自然要擠走彆的可能加入的股東。
從另外一個層麵講,無論如何去設計權力架構股權製度,被某一個人控股太多,對阿裡巴巴的未來也會有不可預測的影響。
雙方協商,簽訂合同之後,一起吃了頓飯,席間,馬芸要和梁一飛聊一聊未來阿裡巴巴的計劃,沒想到梁一飛卻揮了揮手,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
馬芸搞得十分奇怪,這梁老板就算是有錢,也不至於這麼花吧?錢拿出去了,他從頭到尾好像就壓根不關心阿裡巴巴到底是做什麼的。
梁一飛隻給他丟了一句話,錢我給你了,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夠了,再來找我要。
然後說了聲‘有點急事’,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