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必須要時刻掌握政策風向,學習領會國家大方針。
梁副處長的案頭,放著兩份報紙,一份是濱海日報,一份是半月談,前者是濱海市的官方媒體,後者則向來是風向標。
在這一期的半月談裡,很顯眼的位置,有一篇關於‘三鐵破三鐵’的評論員文章。
和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的破三鐵活動中,半月談的這篇文章卻潑了一盆冷水,雖然肯定了三鐵依舊要繼續破,但是對於‘鐵麵孔、鐵心腸、鐵手腕’的方式,明確的表示了不認同。
最後,用了六個字‘破三鐵,要謹慎’。
無獨有偶,濱海日報,對他采訪的那篇文章裡,最後也用了這六個字。
梁副處長比較著這兩份報紙,心裡一陣慶幸。
幸虧當時采訪記者談到三鐵手段的時候,自己沒有表示認可;幸虧南江省裡凡是自己經手的企業,都沒有采用過於激烈的三鐵手段,至今沒有出亂子。
之前,局裡還有一種聲音,南江省也應該加大步伐,學習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用三鐵手段加速企業改革,處理一批救不活、拖後腿的企業。
幸虧當時自己提了反對意見,局領導衡量之後,也認為應該等一等,再看一看。
果然,這一等,結果就等出來了。
不過,下午開會的時候,局長強調,雖然三鐵手段過於激烈,但是破三鐵,進行企業改革,依舊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我們省要辦出自己的特色來,讓企業、職工、國家都滿意。
梁副處長拿起濱海日報,又把那篇采訪文章仔仔細細的讀了一遍。
真彆說,這幫耍筆杆子的知識分子,的確有點見識,這篇文章的‘之我見’,簡直就是為企業改革指出了一個有特色的辦法,比起三鐵手段要穩妥的多。
想了想,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筆記本,翻開後,裡麵密密麻麻得記著全省一大批有問題急需要進行改革的企業,挨個琢磨起來。
既然有了好的理論和方法,那接下來,就該加快實踐的步伐。
……
同樣在加班的,還有潘覺。
主編辦公室裡,張一石掛著兩個黑眼圈,精神卻十分振奮,麵前同樣放著兩份刊物,半月談和濱海日報。
“你小子可以嘛!對國家政策吃得很透嘛!”張一石用力的點了點半月談那篇‘破三鐵要謹慎’的文章,十分欣賞的對潘覺說:“沒想到,真沒想到,你這篇文章前腳發,後腳有關部門就定論了!”
潘覺噓了口氣,看到半月談的文章後,他提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現在看來,自己那篇文章非但沒有犯錯誤,反而還立功了。
“都是您教的好。”潘覺嘿嘿一笑,說:“要不是您冒著風險給發,這篇文章早就在廢紙簍裡了。”
“我可沒教過你這麼寫啊,你小子,就是有天賦,不光筆頭子好,嗅覺也靈敏,你看看,上次寫小山莊莊主,這次寫破三鐵,都是彆出心裁,和大多數人唱反調,可偏偏能緊跟國家大政策!你啊,就是乾這行的料!”張一石說。
潘覺心裡微微一動。
這兩次,其實最初自己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兩次都是因為請教了梁一飛,才有了今天的結果。第一次,從一個小廠宣傳科的乾事,變成了日報記者,第二次,為日報立了功。
“對了,告訴你個好消息。昨天社長去市裡宣傳部開會,孫副部長不光表揚了我們報社,還點名表揚了你!”張一石拍了拍潘覺的肩膀,說:“劉副總編年紀到了,明年退休,你好好乾,再寫出一兩篇好文章來,到時候,我幫你去爭取!”
潘覺嚇了一跳,他才多大,隻靠著幾篇文章,就能想報社副總編的位子?
“這又什麼不能想的?年輕人怎麼這麼沒誌氣?”張一石一瞪眼:“我告訴你,你這兩篇文章,無論是出發點、論點、分析、結論,水平都十分高!已經有領導拿你的文章來做參考了。”
頓了頓,補充說:“用領導的話來說,你的文章,很有前瞻性,很有大局觀,還有,還有什麼來著……嗨,老了,記性不好。反正社長跟我講了一大堆,都是誇你的。”
聽到這裡,潘覺原本放鬆的心情,驟然又是一緊。
我滴媽,這次風頭出大了!
前瞻性,大局觀?
這些東西,也有,但,都是錯的呀!
萬一將來……
算了,將來萬一再有什麼大事件,還是先去請教梁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