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與江山朕都要》全本免費閱讀
漢中郡為益州之北麵門戶,據巴山,臨漢水,易守難攻。
崔康芙命三位牙將帶著六萬將士留守漢中,防止齊王攻打益州,自己帶著餘下的兩萬人往前成都府。
蜀地氣候不比中原……
中原冬日多為大雪寒天,又乾又凍,冷得人明明白白,偶爾還能得一日暖陽曬上一日。
蜀地冬日卻是厚雲陰翳,雨細雪小,如刀冷風好似能紮進人的骨頭縫裡,凍僵神魂。
唐卿月隨同崔康芙、長公主,馮時安,頂著蜀地綿密的冬雨,冒著風寒前往成都府。
入了蜀地,唐卿月才知,原來冬時山木並非一定會枯黃凋零。
由漢中趕往成都府一路,沿途參天鬆柏不改蔥鬱,縱然山道崎嶇,人疲馬乏,但見滿眼青綠,也足慰肺腑。
長公主尤其興奮,一路上念叨著,要去天蒼山找她的師尊和師姐。
蜀地為道家發祥之地,蜀中百姓自然最信道教,對天蒼山道場分外尊崇,長公主師父水月道長更是聲名在外。
她允了長公主!經曆此番血雨腥風,她變了心意……長公主本為方外之人,不當被她私心裹挾,陪她涉險。
馮時安卻誓要與她休戚與共。說這話時,馮時安脈脈望著吊著一隻受傷的胳膊,縱馬在前開道的崔康芙。
她彎唇一笑,領了馮時安的厚“情”。
兩萬人馬行至梓潼郡七曲山時,後方蕭玉川派來的信使攆上大軍,帶來消息……
原來,解救她們的六萬大軍,是從大非川趕來的隴右軍先頭部隊。蕭玉川命他們趕去張家嶺咬了關延壽大軍的尾,給她們騰出逃出張家嶺的時機。
她們脫險之後,六萬隴右軍撤退,趕往岐山與蕭玉川彙合。
蕭玉川在岐山擊潰了十多萬幽州兵,隨後與從大非川趕來的隴右、河西二十萬大軍集結,劍指西京。
三十萬人與阻在西京之外的關延壽大軍,在西京之北交戰,此際勝負不明。
魯王唐仲禮則奔竄關隴各地,向世家大族招募兵勇,籌措糧草輜重,支援蕭玉川。
洛京城中,唐逸旻發布禪位詔書,齊王稱帝,建元“穆和”,四派春衣使前往各府各州各道,要當地官員歸順,否則便會率兵攻打。
齊王首支大軍已從洛京向西麵開拔,目的地若非西邊的河西各道,便當是西南蜀地……蕭玉川要她做好防備。
*
七曲山山勢奇雄,峰回路轉的山脈若巨大的青龍,“龍身”被蒼鬱的千年古柏覆滿。
龍腰之上,有巍巍廟宇“文昌宮”敬著文昌帝君,矗立在青柏與山霧之中。
長公主拉著馮時安入廟焚香。她無心拜神,向廟裡的白發道長求了一間茶舍,與崔康芙展開益州輿圖,分析形勢,思謀下一步如何安排。
崔康芙一改跋扈,沉默非常,臉色因受傷與連日跋涉而慘白,星眸因葬送二十多萬袍澤兄弟而黯淡。
想到蕭玉川此際生死不明,她心情也頗為複雜。
父兄的江山因她而失,她當自己取回,萬不願縮在益州,坐看蕭玉川在中原浴血奮戰。
崔康芙吊著一隻胳膊,用好的那隻手在輿圖上戳摸著大小關隘,同她一起參詳。
益洲地勢得天獨厚,巴山蜀水關隘重重。
縱漢中郡失守,其後還有白水、劍門,金牛古道等地,無處不可設防……唯目前二人手頭兵馬太少。
“你傷勢未好,先去成都府休養,籌措人馬、糧草。我返回漢中領兵鎮守,防唐伯文出其不意摸去漢中。”
崔康芙將目光從輿圖上移開,將她上下好一番打量,將她看得臉紅耳熱,才扯嘴一哂:“你回漢中領兵?那還要我這個女將軍做甚?”
唐卿月揉鼻自解窘迫:“等你養好傷,再來漢中替我便是。”
白發道長遣了兩位小道長奉來茶水,她謝過,給崔康芙斟了一杯熱茶遞到嘴邊。
崔康芙推開粗瓷茶盞,起身昂長望出舍門:“小傷不足為道,漢中亦可休養。自古哪有皇帝在前衝鋒陷陣,將軍在後賦閒玩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