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可能上去,根本不可能。
城牆上的其他士兵,根本不用擔心會有人爬上城牆,他們隻管保護好自己,不要讓投石機投來的石頭和射來的箭射中,然後瞄準城下的敵人還擊就行了。
一時間,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不絕於耳,這些可憐的士兵,不是被砸死,就是被摔死。場麵過於慘烈,朱允炆的身心,在經受殘酷的戰爭洗禮,血淋淋的戰爭。
城牆上,也開始有人不斷地受傷,朱允炆指揮士兵,抬著擔架往城下運送傷員,擔架也是朱允炆的發明。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擔架的概念,對待傷員也不是那麼友好,可是朱允炆改變了這一切,不僅成立了專門運送傷員的擔架小隊,而且在京城召集了不少大夫,專門搭建了傷兵營房。
攻城剛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可是沒過多久,所有人各自分工明確,開始井然有序起來。攻擊的攻擊,射箭的射箭,拉滾木的拉滾木,觀察敵情的觀察敵情,搶救傷員的搶救傷員。
有部隊在攻擊城牆,也有部隊在推著巨大的撞擊木樁在撞城門。
朱允炆根本不擔心城門被撞開,因為朱允炆在來到觀音門的當天,就下令把城門給徹底封堵了,城門裡的城門下麵,橫著挖了一條壕溝,壕溝裡用巨大的青石頂住城門,形成了天然頂門栓。
朱允炆還是不放心,在城門裡,頂著城門修葺了一個呈三角階梯的樓梯,相當於現在根本沒有城門,城門和城牆混為了一體。
想撞開城門,除非拿烈性炸藥把城樓給全部炸了。
炸藥這個時代有,可是威力不夠,根本不夠烈性。即使朱棣準備的那幾門紅衣大炮都不行。
朱棣想在短時間內攻下觀音門,根本不可能,因為朱允炆準備得太充分了。
朱棣端坐大軍中軍,看著眼前的廝殺,攻城前的自信,在慢慢地消失,眉頭也慢慢皺了起來。
攻城一個時辰後,肉眼可見,根本沒有絲毫起色。
這都是正常的,攻城戰,怎麼可能咋短時間內攻下,可是讓朱棣擔憂的是,他親眼看見了城樓上忽上忽下的狼牙滾木。
他一生經曆大小戰役無數,這種戰法,這種裝備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朱允炆身邊應該是有高人在指點,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朱棣把朝中的這些大將,甚至文臣統統想了一遍,也沒想到是誰。
“王爺,道衍大師讓王爺收兵”
這時候,朱棣的貼身下人狗兒在朱棣耳邊輕聲說道。
朱棣麵無表情看著前方的戰事,點了點頭,狗兒頓時明白。大喊道“鳴金,收兵”
鏘鏘鏘......,鑼聲四起,這是收兵的信號,前方的士兵收到指令,倉皇而退。
收兵的鑼聲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死,也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情。
很多士兵在後撤的時候,還心有餘悸地回頭張望,看向懸掛在城牆上的那些血淋淋的狼牙滾木,就像是黑白無常的索命鐵鏈一樣,讓人膽寒。
燕軍退兵,城樓上發出了海嘯般的歡呼聲。
城內一直在待守命令的獨立團和禁衛軍,他們沒有參加守城,朱允炆命令他們在城下集結待命,當他們聽到城上的歡呼聲後,所有人也開始歡呼慶祝。
此時,不再分獨立團和禁衛軍,他們都是守衛京師的兵,都是皇上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