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麵對生死,各自保命,人之常情,無可厚非,更彆說還是皇帝和妃子之間,他們之間有多少感情,又有多少是因為權勢的陰謀各自在利用。
淑妃齊氏,莊妃黃氏,敬妃練氏,他們背後是齊泰,黃子澄和練子寧。
齊泰黃子澄和練子寧三人寧死不依附朱棣,都是有氣節的文人。
這也是朱允炆信任他們的原因,不管他們是不是中了朱棣的陰謀而勸朱允炆削藩,那都不是他們的錯,隻能說他們技不如人,卻無法否定他們的氣節和忠誠。
他們三個人被朱允炆派去內城監軍,如果他們得知他們的後輩聽到城破的傳言,各自逃跑,不知道會是怎麼樣的反應?
又或許,如果他們沒有去城門監軍,隨時關注局勢發展,會不會給三個貴妃出謀劃策,或者給她們吃定心丸,或者勸她們要有氣節,不能拋下皇上逃命。
或許三人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可現實沒有假設,沒有如果,也沒有或許。
她們拋棄了朱允炆,朱允炆也毫不客氣地離他們而去。
現在的朱允炆,是一個有獨立思維,獨立意識,有崇高理想,對男女之情有獨到見解的人,是一個不會被欲望衝昏頭腦的人,尤其是色欲。
偌大的皇宮,一下子走了那麼多人,顯得冷冷清清,可留下的人,是經過了考驗的人。
郭貴妃回到武定府後,和自己的二伯說了皇上的決定,本來沉浸在喪父之痛中的郭銘,這才清醒過來。
戰爭還沒有結束,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
他和父親本來就是負責內城的防務,父親郭英被殺,讓郭銘有些方寸大亂,父親不在了,可他還在,身上的責任還在。
皇上沒有一絲責備他們的意思,還讓郭貴妃和安王殿下來守靈,郭銘頓時有些自責,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際,而他卻光顧著家裡的事,丟下了國家大事。
郭銘重整情緒,把家裡的大小事務安排妥當,再次披掛整齊,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皇宮的守衛。
皇宮的守衛是郭銘的分內之事,現在卻要皇上親自安排作戰部隊守衛,這是他的失職。皇上砍他的腦袋都不為過。
郭銘帶人重新接過了皇宮的守衛,並和孔祥孫大一起,開始布置內城的治安守衛,孔祥本就是禁衛軍,對這方麵的工作很熟悉,內城的秩序,正在逐漸恢複。
前方戰事的加急戰報,也不斷地往宮裡彙報。
戰報一封接著一封,戰事也一直在推進,朱允炆知道,大軍合圍,朱棣要完了。
朱允炆帶著獨立團騎兵離開觀音門後,觀音門所有的隊伍交給了李景隆,這裡有六萬多軍隊,李景隆卻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彆說六萬,就是幾十萬的大軍,李景隆也指揮過,可為什麼有壓力,李景隆也想不明白,或許是來自皇上的壓力。
皇上這兩個月以來,把不利的戰局徹底扭轉,這是李景隆做不到的,他知道,今天這場仗,隻能勝不能敗,如果敗了,彆說他李景隆,包括徐輝祖,盛庸,梅殷都無顏麵對皇上。
就像做一頓豐盛的午餐,皇上把什麼都做了,隻剩下把菜端上桌,如果這麼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李景隆都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怎麼有臉活在這個世上。
約定的時間一到,李景隆,平安,梅殷從三個方向把朱棣的叛軍圍困在了正中央。
此時的朱棣大軍,從將領到士兵,全都人心惶惶,絲毫沒有士氣可言,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當初氣勢如虹,兵臨城下,現在局勢急轉直下被包圍,成了待宰的羔羊。
每個人心中都明白,燕王的敗勢已定。
昨日皇上站在城牆的廢墟上,陽光照射在皇帝的身上的情景,見到的人,恐怕這輩子都忘不掉,他們心中已經認定,皇上就是天選之子,朱棣豈有不敗之理。
士兵這麼想,將領也這麼想,尤其是昨日朝皇帝射暗箭的朱能,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他現在甚至十分後悔,昨日為什麼要朝皇帝射暗箭。
幸虧沒有射中,如果射中皇上,會不會引發天怒,會不會給他的家人、族人帶來災難。
失敗已經注定,以後皇上要殺要剮,朱能都毫無怨言,不管是誅三族還是九族,朱能都覺得不為過。
朱棣率大軍朝長江南岸行軍,因為那裡是徐輝祖率領的南下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