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大伯魏元孟開口,“爹,我們其實也打聽過,桐鄉縣裡有六七家學堂,其中最好的是城東方家族學,但是他們隻收本族人,其他的學堂大多在正月過後就收過一批學生,也不接受中途再來的。現在還可以收的隻有兩家,城西鳴玉坊的韓秀才,以及城北慶玉坊的周秀才。”
“離村子不遠的廟鎮上,有個鐘秀才,約莫五十歲,也開著一家學堂在教蒙童。”三叔魏元叔默默插進一句。
這還是他從前有想送平江有讀書的念頭時打聽過的。
聽著幾處學堂介紹,魏六三思量著。
鎮上離村子近,若是安哥兒去鎮上讀書平常還能回來,而在縣上讀書考慮得就更多,比如要不要專門租房,又比如安哥兒在縣上的開銷……
想著想著,魏六三豁然頓悟,能在縣上開起學堂的再怎麼也比鎮上的好,能夠選那就選最好的。
“我們先去縣上的兩家看看。”魏六三拍手做下決定。
……
驢車聲噠噠。
去城西鳴玉坊路途相對較遠,為了不至於太陽落山後趕夜路回村,魏平安跟著阿爺打算先前往城北慶玉坊的周秀才家。
若是不行明日便再來一趟縣上,去城西鳴玉坊的韓秀才家看看,如果還是不行隻能去隔壁廟鎮的鐘秀才開的學堂看看。
同行的還有他爹魏元仲。
魏家三兄弟本來還想最近幾天的活兒做完,好結工錢,但考慮到安哥兒要去學堂看看,爹和安哥兒還一個老一個小帶著一筆大錢,於是便讓老二魏元仲也一起跟著。
時不時問下路,魏平安終於來到周秀才的家。
周秀才的家在城北慶玉坊內,很是簡樸,看著和周圍的房屋沒什麼兩樣,連讀書人常喜歡在門口貼的對聯也沒有。
敲響房門。
開門的是一個看著三十歲左右臉色略顯蒼白的男子,他穿著靛青色道袍,雖談不上多華貴,卻也乾淨整潔。
“久聞周秀才名聲,我們今天來是想讓家中孩子到您這裡來讀書,不知道能否給個機會,打擾您了。”阿爺魏六三說道。
“無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我有失遠迎。”周秀才開口回道。
說著,一邊將魏家三人引入屋內。
穿過栽種著花草的小院,魏平安他們進入正中的堂屋。
與魏家的農村小院堂屋不一樣,周秀才家的堂屋上還掛著牌匾,仔細辨認過魏平安發現寫的是“清靜堂”,堂屋內正當中主位書案後,也掛著三幅仙風縹緲的人物畫像,隻是這個魏平安認不出來。
周秀才讓魏家眾人坐下,然後問道,“可是這位小童想要到我這裡來讀書?”
“是的。”
聽到這話周秀才看向魏平安,又開口向魏平安詢問。
“可曾學過什麼書?”
魏平安心底一驚,有些緊張,但還是老老實實上前行過禮。
“見過周夫子,學生魏平安,隻識得些字,不曾學過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