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苧麻與飛蓬(1 / 2)

《農門貴子(科舉)》全本免費閱讀

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翌日。

山上樹叢繁多,又正逢夏雨時節,潮濕泥濘,青苔遍布。

故而魏平安一大早起來,便換上耐臟的舊衣裳,又拎起拿來裝藥草的大布袋,催促著打算上山。

雖說今日十五學堂休假一天,但午後還要趕回縣上,隻能儘早上山探尋。

為此,昨夜他入夢做完十遍《千字文》的讀背任務後,又惡補了一番關於常見藥材的資料。

除了之前見過的現代風格的《三百味常用藥材選(附圖)》,魏平安也開始啃起來資料庫中的古籍影印版資源,像是《本草求真》《本草圖經》的刻本。

幸虧在他夜以繼日的努力下,魏平安對繁體字越來越熟悉。

又加上前世的基礎,魏平安直接看古籍雖仍有不懂的字詞,但把那些字詞連蒙帶猜,已然可以看完一本古籍中的大部分內容。

又收獲不少知識。

“安哥兒,把繩子套好,前幾日下了場雨,鑽山林子的路上到處滑溜溜的,一會兒你就順著繩子,讓你爹拉你上來。”魏六三提醒道。

魏平安回過神來。

從魏家小院上後山最近的路有三條。

隻是一條要經過鄰居二叔爺家,上去石頭青苔多,太滑;一條又因為才下過雨不久,樹蔭茂密,積水難乾,泥濘不堪;唯有從魏家沿山土地上去的路,因著後幾日樹叢低矮、風吹日曬,才算好走些。

但魏家仍然不放心,隨行的除了見多識廣、熟悉山林的爺爺魏六三,還有力強力壯幫忙背背簍的他爹魏元仲。

“阿爺,我知道了。”

魏平安回答道,然後將拴牢在手腕的繩索緊了緊,雖然有些影響一會兒采藥草,但畢竟還是小命要緊。

不過,他對此次上山也是滿懷希望。

之前他用草編的小動物換取村裡同輩孩童幫忙尋找藥草,但其中大部分藥草還是在家附近找的,最多也就剛靠近山林的地方,本身可找到的藥材就少。

如今能自己上山,他又知道更多,預計此次至少也能多發現幾種藥材。

不一會兒。

三人的衣裳便被小路兩邊雜草上的晨露打濕,魏平安也來到他們之前最先種的那片土地。

當初因為朝廷下的勸桑令,太叔公又千叮嚀萬囑咐魏家村裡的人,魏家便在這邊勻出三畝地,拿來種上規定的桑樹、苧麻和木棉。

當時四月,現在已至七月。

種下的桑樹、木棉都還小,恐怕要隔個三四年才長成,倒是一地之隔的苧麻,如今已是綠綠蔥蔥一大片,僅根莖部分都比魏平安高了。

本打算直接走過,可看著自家這三畝地,魏六三還是忍不住歎氣:“三畝地啊,就這麼白費了,這要拿來種大豆,年末又能多囤些糧食。”

雖然魏家村這些年少有大災大難,但魏六三還是會想起兒時。

那時候的縣令官差都不是個人,欺男霸女,征收重稅,無惡不作,他們家每年的糧食幾乎全被拿出去繳稅,當時家裡就靠著這些大豆度過幾個月,剩下就靠山上的野草樹皮過日子。

直到後來,一夥兒官軍來到桐鄉縣上,殺得人頭滾滾,就傳什麼天下易主、大興初立、建元承天之類的話。

自那以後,日子才逐漸好過起來。

直到現在,雖然大豆不是他們家主要吃的糧食,但魏六三還是習慣性地帶上魏家人種上一些,堆積起來。

也因為兒時的遭遇,魏六三還清晰記得當時官軍傳頌的年號是“承天”,後來呀過了好久好久,大概大孫子出生時,太叔公從縣上回來告訴大家,年號改成“永安”,三孫子出生時,又改成“盛元”。

魏六三思慮著,手上也整理起間種在地裡的大豆苗。

這些大豆苗因為被鄰近的苧麻搶奪營養,倒是顯得有點稀疏,而且豆莢看著大多也是乾癟的,惹得魏六三又是一陣心疼。

如果朝廷不規定種植桑麻棉,那該多好,這三畝地拿來點些豆苗又能吃段時間。

另一邊。

如今藥材知識又豐富許多的魏平安卻隻是看著麵前的桑麻棉說道:“阿爺,爹,這些以後好像都可以入藥,隻是不知道藥堂收不收。”

他最近看的藥書裡麵記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