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季考(2 / 2)

學堂季考也是周夫子提出的。

學堂以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假、正月年假為界,分為三季,如二三四月為第一季,其中每季會有季考,在每季末尾幾日,而魏平安正麵臨著四月末的季考。

因為五月田假在即。

魏平安最近也是更加努力,積極備考,想拿個好成績回去,隻是坐在乙班座位上,他發現周夫子此次出的題不同往常。

和之前月考不一樣。

除卻二十道帖經題,五道墨義題外,周夫子拋棄了試帖詩,彆出心裁地增加了一道製藝題。

題目是——大學之道。

魏平安看到後疑惑加震驚,內心瘋狂想吐槽。

夫子,您這麼玩可不太友好了。

乙班前不久剛講完《論語》,本次季考前麵的帖經題和墨義題都出自《大學》《論語》中,對於魏平安來說,這些他早看過百八十遍,雖有幾道題比較難,但也是手到擒來。

但魏平安萬萬沒想到。

周夫子在後麵藏了個大的。

不過還好,魏平安曾經聽周夫子在教學中提到過製藝題,他的便宜師父柳掌櫃偶爾也說過一些製藝題。

製藝題從四書五經中選題。

它是每場科舉必考的題,分為兩部分,四書義和五經義,其中五經義又常稱之為經義題;製藝題其回答講究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

也就是魏平安前世常聽說的“八股文”。

想到這裡,魏平安有些心累。

夫子,這就是一次季考,至於丟出這麼難的題嗎?

不過,題還是要回答。

這道“大學之道”,出自《大學》中“大學之題,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

《四書章句集注》中言: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明,明之也;親,當作新,新者,革其舊之謂也;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

大意是指大學的宗旨是弘揚光明正大的美好品德,革除舊的不好的品德,然後推以及人,去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但周夫子既然截去後麵的那三句,隻留下“大學之題”,很明顯作答便不能涉及另外三句,隻能在“大學之題”上發揮。

聽便宜師父說,這也是本朝流行起來的新型出題方式,又稱之為截搭題。

它將四書五經中語句截斷牽搭作為題目。

魏平安思考半晌,先抽出一張紙擬作草稿。

首先是破題。

要以“大學之道”這一句為主,且不能涉及後三句,於是魏平安下筆先寫道:

“聖經以大學教人,而特揭其有道焉。”

大意是說四書五經中選入《大學》來教化人,便是特地顯現出“大學”是有道理的。

魏平安以“大學”這兩字來破題。

然後又組織了一下語言,才繼續下筆寫道:“嘗思天之所以責於人者大矣哉。生人之理無不同……何也?則大學之道不講也。大學者,所以進小學於廣大精微之地……”

用一個反問提出大學之道的重要性。

然後提出“大學”是“進小學於廣大精微之地”,所以說“大學”是必講的,“大學之道”是必講的。

但是這些還不夠,還要扯一麵從前先聖的大旗,魏平安繼續下筆寫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故先王之教人也,必使之上而何以繼神靈之統,下而何以回氣數之偏,無不融會貫通……先王之教人也,又必使之內而何以為措行之基,外而何以滿推暨之量,無不篤實踐履……”

最後魏平安則是借“大學之道”提出“有道而學”這個觀點,並闡述“有道而學”的重要性。

“有道而學乃統乎天人性命之體,窮居不損即其大行不加者也……所謂大而無外者此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