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金錢草(2 / 2)

萬事儒醫 伺茗師太 2701 字 3個月前

郭青雲其實是看過這本書的。書中明確提出治病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大膽地在學術界第一人第一次提出了“摒棄門戶之見,振興中國醫學”的口號。

還第一次提出了改革“中醫、西醫“、中藥、西藥“的稱謂,主張“不分中、西醫”的思想。他的觀點是,現在許多所謂的“西藥”,都已經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了,為什麼還要加個“西”字,這讓他想起已經快絕跡了的這個“洋油、洋火”這些稱呼,都已經改過來了,為什麼單單醫藥改不過來。

“中醫”、“中藥”這個稱謂,倒像是外國人對中華醫藥的稱呼,而我們為什麼不稱自己生產的要為“國藥”?

如果是為了區彆,可以稱中藥為草藥。

他還提出,要大力倡導一切以最大化的效果,以最小化的侵害作為醫道的最高標準,這一倡議。

因為在彥波希看來,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目標都是治病救人。至於藥劑如何采集,用什麼形態使用,完全都可以歸結到“方法論”的範疇。

既然是方法的問題,那麼就可以,趨利避害,取長補短,擇優而用,不必墨守成規,目前的分科製度,把原本可以結合起來使用的方法,人為的割裂,這不是自找麻煩,分散實力嗎?他極力讚成實行“全科”醫生製度。

這些觀點,這些理論,郭青雲本人是認可的,也知道這樣做正是針對時弊,切中要害的,是有效的,可行的,他也是讚賞的。

但他不是那個理想主義的彥波希,他所站的立場,不是事情對不對,而是對自己好不好!

他也知道,他和彥波希不是同路人,但是找朋友,他還是要選擇彥波希這樣的人。坦誠、堅定、無私、執著!這些品質,彥波希身上都有,可他沒有的恰恰也是處世中最重要的,那就是主動適應!隻有適應,才會遊刃有餘,若沒有這點修養,自己怎麼能轉悠起來這個公司。

郭俠並沒有馬上去西藏,他還家裡賦閒,有時間就看看書,準備了解一些藏醫的知識。爸爸媽媽對他去西藏的態度是不支持。隻同意他以旅遊的形式去體驗可以,常年置身於那裡工作,他們堅決不同意。

郭俠暫時說服不了父母,也不好說走就走,畢竟自己是家裡唯一的孩子。他常常想起老師的囑咐,決定先在家裡陪父母一年,跟著他們也了解一些藥物製造的知識,為去西藏,做些足夠的準備。

爸爸勸說老師這事,他是堅決站在老師一邊的。自己看了書,並利用網絡發表了一些支持老師觀點的言論。想不到也在年輕的網民中掀起了一場熱議。張陽、慕容秋他們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