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很憤怒。
他本是要整頓江南官場的,但現在,他先把視線放到了徹查采生折割一事上麵。
此等惡事如此明目張膽地出現在蘇州城中,在明知皇帝南巡的時候也毫不收斂,他不信背後沒人撐腰。
隻不知那背後關係網到底多麼強大,才膽敢如此藐視皇權。
皇帝下旨徹查,整個蘇州城便就此動了起來。
涉案範圍過廣,官府來來回回地查,竟是幾乎牽連進了整個江南地區。
哪哪兒都有吃人的禽獸,康熙震怒之下,半點兒不留情,凡涉事者,全部抄家淩遲,至於查抄的家產,則是全部拿來建慈善堂,用以將受害者好生養起。
正如康熙所想的那樣,采生折割的背後,是有人在主導並撐腰的。
利益太大,驅使著不少官員踏入這樣的魔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半點兒不在乎那些被迫害的無辜之人。
甚至於,還有好些個有名的大善人,都是其中一員。
江南不止官場黑暗,要清剿的地方,還多著呢。
就此,康熙和胤礽、胤禔,都忙了起來。
倒是胤祉和胤禛,並沒有參與忙碌,而是順著本心,去盯著慈善堂的建立。
那些人本就受了苦難,若是慈善堂再建得不好,背地裡藏汙納垢,那不就是要他們出了狼窩又進虎穴麼?
胤禛不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
他已經決定好了,來日離開蘇州城的時候,他會安排人好好看著這慈善堂,再是麻煩,也得監管好這地方,才算給了那些無辜人一個有保障的未來。
胤祉很是認可他的想法,故而隨著他一起監督起了慈善堂的建立。
因為整個江南地區都查出來了采生折割的事情,所以不隻有蘇州城這邊的一批受害者,還有很多在彆的地方,有諭旨在,他們便被全部送到了蘇州城來照料。
胤禛和胤祉每隔些時日,就會接到一批人,越看,他們便越憤怒。
這滿堂的人,沒有一個是健全的。
都是大清子民,他們怎能不心生憐憫與憤怒。
怒火中燒之下,胤祉拿起了筆來,他將采生折割的事情寫作了戲文,找了蘇州城最有名的戲園排練,而後登台表演,傳遍整個蘇州城。
一則讓人看了既驚又憤的「采生」戲文,自蘇州城傳遍整個江南地區,再逐漸傳至整個天下,速度奇快,乃是胤禛在讓人“八百裡加急”。
他們兄弟倆,一個寫,一個傳,配合得無比默契。
康熙與胤礽胤禔則是忙著大殺特殺。
他們本來在各種抄家各種淩遲各種斬首示眾,蘇州城門處的地磚都有些被血染成了紅色,叫整個蘇州的百姓心中惶惶。
儘管每次行刑,都有官兵在一旁念著那些死刑犯所乾的惡事,可過於文縐縐,尋常百姓總是難以理解的。
但戲文不一樣,登台表演,聽不懂卻也看得懂,於是乎,再有斬首示眾的,底下百姓都拿著爛菜葉爛果子臭雞蛋來了,他們要出一口氣。
狠狠地出一口氣!
鬨得大些了,還有不少讀書人出來提筆書文,痛斥此等惡毒之舉。
胤祉當即就把自己的書局開了起來,免費印刷這些詩文,而後傳遍大江南北。
胤禛也是當機立斷,勸了自家汗阿瑪將報紙搞起來,有時候,很多事情,就得傳給百姓知道,才能夠點醒他們,有效製止更多不好的事情發生。
而作為一個在後世亂飄的老鬼呢,康熙自然是沒有異議的,他全部放權給了胤祉和胤禛,讓這倆兄弟去做,需要錢就說,他多抄幾戶人家就是了。
於是,大清日報誕生了。
以采生折割為起點,大清日報開始了它為百姓掃盲講道理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