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文字文化,從生活到語言,處處顯露著它的博大精深,同樣的字在不同的場合,它就有著不同的意思。
“唉!”秦淮茹笑著答應一聲問道:“騎車累了吧?趕緊坐那歇著,壺裡有涼開水,你自個倒著喝,往後啊!你那屋就彆生火了,沒水就來這邊接。”
心思通透的秦淮茹,從她的神色跟一聲姐裡麵,已經肯定了自己的猜想,就看那天吃喜糖了。
她看向冉秋葉的眼神,已經不再是好姐妹那麼簡單,說出來的話,意思也很明顯。
但她沒有點明這種關係,害怕冉秋葉會尷尬,矜持是姑娘該有的本色,做到心裡有數就行。
“唉!”冉秋葉紅著臉應了一聲,她的腦袋微微低了下去,眼神都有點飄忽不定,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了,但沒有經曆過這種事情的她,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陽光從金色變成紅色的時候,不管是樹木的影子,還是房屋的蔭影,都會拉的越來越長。
每條巷子和胡同裡,都有從大街上湧進來的人,他們共同的目標都是回家,一天的勞累並沒有打垮他們。
您請好!得嘞!回見了您奈!彆介!今兒算我的,敢情是您呢?您可彆拿我逗悶子。
到處都有相熟的人,他們互相打著招呼,或者是相約喝上幾杯,或者是了解了什麼事。
偶爾也會有一對男女,或者是鄰居聊天,或者是有事要商量,又或者是姐弟在說話,也可能是夫妻,他們會隔開點距離,互相說著想要說的話。
提前回來的黃文輝,終於碰到了李若瑤,也就是他的那位瑤姐,她的肩膀上挎著個包袱,手裡還拉著一個小女孩。
臉上並沒有昨天的笑容,而是一副,接下來該怎麼辦的樣子。
走在這滿是行人的巷子裡,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黃文輝遠遠的就看到了她,但他不知道要說什麼,今天想了一天的話,到了眼前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一個神色茫然的想著心事,一個在努力的組織著語言。
距離就那麼遠,哪怕有一個人是站著不動,還有一個人是走的很慢,但它終究是能走完的。
正當黃文輝準備開口的時候,就聽到李若瑤拉著的小女孩問道:“媽,咱們是要去姥爺家嗎?”
“對。”李若瑤回答的不是那麼的肯定,也許她也知道有點難。
聽了媽媽的回答,小丫頭撅著嘴說道:“媽,妮妮不想去,他們都不讓咱們進屋,我都沒見過姥爺長啥樣。”
五六歲的孩子,記不住多少事,但彆人對她的好壞,她多少還是能記住的。
閨女的一句話,讓李若瑤想起來這幾年,每次帶著她回娘家,居然沒有一次進過屋裡。
不是她哥攔著她,就是嫂子攔著她,隨便說上幾句話,就把她們給打發了,吃喝肯定沒有,就連父母都沒露過麵。
離開婆家的時候她還想著,希望哥哥嫂子,能看在孩子的份上,讓她們住上幾天。
她心裡的那點期望,隨著這一句話,瞬間變成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