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恩裡科四圃輪作製(1 / 2)

第603章?恩裡科四圃輪作製

在莊頭大口吃肉大杯喝酒的時候,破舊的鄉村小教堂內,安塞爾還在一筆一畫地書寫著今日的見聞。

由於時間緊迫,南芒德郡永租權和稅冊統計是同步進行的,所以直到現在安塞爾還沒拿到具體的稅冊,隻能憑布萊森印象去估計。

整個阿德裡安莊園大概70多戶,平均每戶大概40畝耕地,相對於平原地區來說戶均耕地居然還要多了5-10畝。

但根據今天兩位村民口中得知,他們小麥的淨畝產隻有60磅左右,也就是種20磅麥種得80磅小麥,燕麥和大麥淨畝產則在80磅左右。

看似種小麥時,平原20畝與山地30畝得到的是一樣的。

但問題在於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它是可以在季節間連作的。

也就是種了春夏種了小麥/米果,秋季還能再種豆科/牧草施肥,甚至冬季還能再種一季燕麥或蘿卜。

山地郡和平原郡雖然都采用了三圃輪作製,可內容又有不同,那就是平原郡是沒有休耕地的。

就算是休耕地,同樣會種植豆類和大麥,一方麵可以肥地,另一方麵可以用於喂養牲畜和釀酒。

而山地郡每年隻能種一季,必須在小麥、燕麥和大麥間作選擇,而且三圃中必有一圃需要種植牧草來供給騎士的戰馬和耕馬。

然後他們還得付錢給騎士,租借耕馬來耕地。

所以他們家家戶戶都會養豬,但很少拿來吃肉,而是去芒德郡販賣以換取更多糧食。

這就算了,安塞爾還從布萊森口中聽到了更令人發指的玩意兒。

要知道由於山地小麥產量低但木柴豐富,所以這些農夫的主食是燕麥粥。

假如35畝裡拿出25畝種燕麥,每年也有2000磅糧食的收入,山地莊園地租較低,帶上什一稅都隻有一兩成。

每年1600磅的燕麥主食,配合上飼養的雞鴨山豬,外加依靠森林的木材貿易和狩獵產出,不說溫飽,起碼不會餓死。

但問題就在於,山地地區的騎士和教士們一般都是收實物地租,而這個“實物”居然是小麥和大麥!

因為小麥可以製成麵包,而大麥可以釀成啤酒,但燕麥口感很差而且需要燃料去烹飪,當作糧食會賣不上價格。

於是領主就會勒令公簿農們縮減主糧的耕種,而改為種植小麥和大麥,最終造成了豐收之年餓死人的奇景。

那個瘸子阿蘭就在白天告訴安塞爾,他的弟弟、妻子和剛出生的小兒子就是在豐收之年被餓死的。

事實上,安塞爾今日在廣場上隨便一瞥就發現了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整個莊園都偏年輕化,幾乎看不到四十歲以上的人。

因為一旦上了年紀,遭遇了饑荒或口糧不夠都是優先供給年輕人,老人要麼跑到林子裡餓死,要麼就是下山流浪當雇傭兵去了。

阿德裡安莊園算是富庶的了,周邊其他莊園有些甚至戶均耕地不足30畝。…。。

這下安塞爾才明白過來,為什麼山地郡戶均耕地高於平原郡,居然會時常鬨饑荒和餓死人了。

如果能推行永租權的話,將實物地租轉變為分成的貨幣地租,山民們身上的擔子會小不少。

雖說還是不至於溫飽,但起碼不會餓死。

原因也很簡單。

永租權是和百戶區綁定的,一旦永租權和百戶區建立完成,騎士不再享有操縱農業的權利,農民也有了改良土地的意願。

百戶區內部的農夫就能靠著農業上的互助,節省出一部分人力和資源去修建溝渠道路和改良土地。

期間有了永租權契約下的土地這個抵押,聖鐮修道院就能夠提供貸款並代購種子和農具,並開始轉變為恩裡科四圃輪作製。

恩裡科四圃輪作製是非常適合山地郡的,一塊40畝的田地劃分為四塊,單以其中10畝來論。

第一年種植三葉草或苜宿並犁到地裡做綠肥,第二年就可以種植燕麥,在有綠肥的前提下,燕麥的畝產可以提升到100至110磅,小麥則可以提升至80磅。

第三年則種植蘿卜或甘藍,這是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它們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都是兩年生的植物!

換而言之,它們遇到冬天下雪都不會被凍死,就這麼留在地裡,需要時就拔出來給牲畜食用。

以山地郡的地形,本來是可以大規模飼養奶牛和駑馬的,但就是因為冬季無法提供足夠熱量的飼料,導致牛馬們在春季到來前就會被餓死。

就算沒有牲畜,也能給人提供可貴的冬季熱量儲備。

第四年就是種植大麥,用來釀造啤酒,一方麵可以作為熱量儲備(有酒精保存時間長),一方麵還能對外售賣來換取其他產品。

這不是分四年種植,而是每年的四塊土地上都同時種著苜宿、燕麥、蘿卜、大麥。

那麼每年都有1000磅燕麥,800磅大麥,10000磅蘿卜或甘藍,12000磅的乾草和飼料。

第一次循環四年後,每戶人家都應該至少有一匹駑馬和一頭耕牛來耕田,有兩頭奶牛來產奶,飼養五到六頭豬,甚至可以嘗試飼養綿羊來產羊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