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有私心了,兩位功高震主,還含有私心,如果可以將這些告知陛下的話,我可以保證,陛下一定會對魏王有芥蒂的。”
說真的,武承嗣這一招算是用對了,李安此時確實功高震主了,捷王,天策上將軍,剛剛擊退四國聯軍這個時候,李安因為是武則天的外孫,所以還沒有被武則天懷疑。
可是如果被五郎和六郎枕邊風這麼一吹的話,結果就不太好說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白起,白起是春秋戰國時代繼孫子和吳起之後最出色的將軍,在大秦統一全國的進程中,白起參與指揮了兩次足以影響曆史的大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馬,使趙國一病不起討伐楚國的戰爭,成了春秋戰國時期繼孫子之後第二個攻克楚國都城郢都的大將,還挖掘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使東方六國提心吊膽。嚇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誌。
當時秦國文有範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可以統一全國了。可悲的是範雎這樣人物也犯了小人之過嫉妒。
利用自己和秦王的關係好,老是抓機會說白起的壞話。
終於有一天,秦王在外麵征戰,要求白起帶兵配合一下。白起認為這次戰役發動起來不值得,就給秦王提了個建議,說自己不去為好。
這是個純技術性的建議,結果被範雎鑽了空子,說白起要造反,秦王本來就對百戰百勝的白起有忌憚,於是賜給了白起寶劍,讓他自殺。
白起憤怒的問到:“為何?”
後來轉念一會兒想通了,“我在趙國殺了四十萬人,難道還不應該死嗎?”
白起死了,秦國一時將才接應不上來,起用了範雎的老鄉一個叫鄭安平的人,結果這個窩囊廢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
秦王有一次不經意的在範雎麵前說:“白起要是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範雎羞臊的臉都紅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於是找了個機會辭職走了。
結果秦國統一的步伐又推遲了幾十年。
李安現在就是白起,而五郎和六郎就是範雎得到了武承嗣點撥的五郎和六郎立即進宮去找武後了,慢慢的在武後的耳邊,將李安的事情一一的分析了起來。
這一分析,直接將武後的一身冷汗給聽了下來,因為武後細細的這麼一想,也確實是這個樣子,此時如果李安想要造反的話,那麼就算是她這位皇帝,也一點招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李安和李旦的關係很好,如果李安振臂一揮,請李旦登基,這滿朝文武可能會第一時間將自己給拋棄。
這是越想越害怕呀,雖然李安是自己的孫子,但是武則天卻更清楚人性本惡,誰也不能保證,李安這個人得到權勢之後,會有什麼想法。
那一夜武則天雖然有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陪同,可是卻依舊沒有睡得著。
隻是讓武則天沒有想到的是本來說好要三天才能到達洛陽的李安,居然在第二天的上午就出現在了宮門前,更重要的是,李安此次是一個人到達洛陽,身邊僅僅隻有十名侍衛。
明明就需要三天時間,才能和大部隊一起回來的李安為什麼會提早回來,很簡單因為武則天身邊的上官婉兒發揮了作用。
其實就在幾天前,上官婉兒就給李安發出一封密信。
密信中隻有兩個字王翦王翦何人,大秦第一戰將,據說王翦很小的時候就力大無比,而且非常聰慧,稍微長大後就開始習武,而且武藝超強,或許是由於自己的勤學苦練吧。很快他就在當地小有名氣,後來就被皇帝嬴政物色,於是皇帝就要他加入軍隊,命他帶兵打仗。
王翦知道嬴政的安排後,第一反應是懵圈兒的,他雖然武功高強,這是他多年堅持練習的結果。但他從來沒有帶過兵,哪裡會打仗啊!
但是又不敢拒絕皇帝的要求,就硬著頭皮答應了。王翦是個很好學的人,不會的,他知道去學,於是就埋頭苦習兵書。好在他學習能力很強,很快就能理解了一點。
接著沒多久,王翦就率兵出征了。
在王翦率領的戰役中,主要是針對燕、楚、趙三國。在和這三國交戰的過程中,王翦遊刃有餘,從來沒有吃過敗仗。這讓王翦的名聲更加響亮了。
當時的秦國,在商鞅主持的一係列變法之後,有一條是軍功製。就是不管什麼人,隻要打仗贏了,有軍功,就可以得到賞賜,上不封頂。
於是王翦就加官進爵,步步高升,後來更是封賞萬千,要是一般人得到這般封賞早就高興的合不攏嘴了,但是王翦沒有。
他主動向秦王請辭,上交兵權,想要返回家鄉,卸甲歸田。
這不是最後哦最後確是秦始皇聽到王翦的請辭後,心中便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然後就沒有同意,並且對王翦說,你想得太多了,放心好了,我不會殺你的!大臣屢立戰功,怕功高震主便辭官。
上官婉兒是要讓李安學王翦,以退為進,李安第一時間明白了上官婉兒的心思,當天夜裡收到密信之後,第一時間就脫離了大部隊,一個人帶著張虎等人回到了洛陽。
等李安見到了武則天之後,一開始武則天還在詫異。
李安卻第一時間拿出了自己的上表,第一辭去天策上將軍一職,第二放棄捷王的爵位,第三求娶上官婉兒,第四求登州為自己的封地,第五離開洛陽前往封地。
這就是李安的姿態,直接放棄所有的東西,為了不讓武則天擔心,李安直接要求前往登州。
這樣的魄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來的,也是李安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你想要以權壓武則天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李安不如以退為進。
自己主動將自己的一切拱手讓出,證明自己對武則天沒有私心,如果武則天答應,李安正好離開,如果武則天不答應,那麼李安的地位將在武則天心中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