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賺錢的白砂糖(2 / 2)

李安不想自己,也要想想這些人,所以李安就在自己發小的u盤中尋找賺錢的方法,而朱超也為自己的想好了用什麼賺錢。

那就是用糖前麵已經介紹了,糖在古代是奢侈品,想要吃一塊糖,百姓那是千難萬難,一開始也就是唐朝之前吃的都是什麼糖,吃的都是麥芽糖,麥芽糖也叫飴糖是由玉米、大麥、小麥、粟或玉蜀黍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製成的食品。

到了大唐之後,因為大唐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所以呀,萬國來朝,這個時候,就流進來了一種蔗糖,是印度製作的,叫石蜜。

一塊一塊的,那賣的是死貴,就連李世民吃一塊石蜜都要考慮考慮。

後來李世民就做了一件事情,何事,派人去印度學習這種石蜜製作方法,據《唐會要》記載:“西蕃胡國出石蜜,中國貴之。太宗遣使至摩伽陀國取其法,令揚州煎蔗之汁,於中廚自造焉,色味逾於西域所出者。”

後來不僅學會了,還超越了印度的水平。

但是這裡要注意的是,石蜜這種蔗糖,是糖塊,後來是唐高宗的龍朔元年請來印度製糖專家,引進印度沙糖製法。

跟著唐朝的蔗糖生產技術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蔗糖在社會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有了它,成千上萬種美饌佳肴和花式糕點才相應而生,但是,這裡的蔗糖還不是我們現在的白糖,現在意義上的白糖,在明朝嘉靖年間才出現。

現在的糖,是黃糖,紅糖,黑糖等等就是沒有白糖。

白糖是明朝時,宋應星總結出了“黃泥水淋糖法”,跟著才讓白糖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一出現那真的是瘋搶呀,就是到了現代,白糖也成為了主力。

黑糖,紅糖也有,但是絕對不是白糖的對手。

明朝《天工開物》記載:福建和廣西將過冬成熟的甘蔗,榨成汁,盛入缸中,然後用火熬,等到變成黃黑色的糖漿,倒入桶中凝結成黑沙糖。

然後一口缸,上麵安放一個瓦質漏鬥,用稻草塞的漏口,將黑砂糖倒入漏鬥中,等黑沙糖結成塊,再去掉稻草,用黃泥水淋漏鬥中的黑砂糖,黑渣從漏鬥流入下麵的缸中,漏鬥黑砂糖就變成了白霜,最上一層約五寸多,非常潔白,就和我們今天吃的白砂糖一樣。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泥水淋糖法。

“黃泥水淋糖法”簡單易行,不但產糖效果好,而且操作簡單,製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也因為這樣,我們的大中國一下子成為當時世界上的製糖大國,製糖的工藝也都是全世界最先進的。

李安已經製作好了瓦質漏鬥,跟著也將以前的豆芽菜工坊隔了一半出來,現在甄梗和薛丁已經前往南邊收購甘蔗,在南方有人很會儲存甘蔗。

選擇不積水處,挖深30-60厘米,寬為蔗莖長的窖,(多雨地區窖內外需開挖排水溝),10根蔗為一捆,橫疊高5-7層,蔗頭朝一向或頭根交叉均可,每窖不超5000公斤。

窖底部、四周及上部都墊鮮蔗葉,澆冷水二次,以保持窖內濕潤。

氣溫降至10c以下時,蓋泥封窖,貯藏期溫度控製在4-9c,濕度約80-90。窖藏法可保藏數月甚至越冬。

當然了數量根本不多,價格也肯定昂貴,不過,李安現在有錢,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是將白砂糖給製作出來,那麼價格也會一飛衝天的。

等白砂糖賣出來之後,李安就會自己弄一個甘蔗園,這樣就可以解決原料的缺失,還能雇傭更多的人,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要煉出白砂糖,其次白砂糖要大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