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那是朕的錢(2 / 2)

“那怎麼辦?”

楊長在沁州之時,扈三娘有主心骨沒多想,這時才意識到茲事體大,頓時心中生出慌張。

“弟妹莫慌,三郎既然敢做,就應該想好了後路,林教頭素有見地,二哥去找他問問。”

“好。”

聽了武鬆的安慰,扈三娘心態稍寬。

六月暑氣上揚,林衝已停了正常訓練,隻是早晚指點槍棒。

武鬆辭了扈三娘出城,輾轉在城北河邊柳樹下找到林衝,他當時正在樹蔭下休閒垂釣。

“林教頭,林教頭”

“武都頭?”

林衝倏然而起,驚跑了剛咬鉤的遊魚,遂嗬笑一聲迎了上去。

“都頭晚來片刻,今夜就有鮮魚下酒”

“我來尋你有要事,比吃魚喝酒重要千百倍!”

“怎麼了?”

“三郎恐要惹出禍來.”

武鬆蹙著眉做了簡單介紹,正想問計就看到林衝撚須露笑。

“我當出了什麼事,都頭不知楊兄要圖大事,此時在隱忍積攢力量?”

“啊?你早知道?”

“那是當然,我給你說”

林衝遂將自己猜測,就如旁邊經過的流水,對著武鬆滔滔傾訴。

武鬆聽後直接傻眼了,心說我隻知道三郎膽色過人,卻從沒往造反者方麵想,難道是自己領悟力不夠?

其實不是他悟性不夠,而是林衝腦補得厲害。

林衝話剛落音,武鬆就著急追問:“教頭既能領悟,眼下我們該做點什麼?沁州隻有五千兵馬,王淵兩萬兵就能鎮住,還談圖什麼大事?”

“都頭的意思,提前招兵買馬?”

“我雖這樣想過,但方紳造反剛被抓,這樣明目張膽做事,豈不反誤了三郎?”

“讓我想一想.”

林衝轉身看著河水南流,突然想起年初浚河之事,旋即拍掌大笑:“有了!”

“教頭有何妙計?”

武鬆滿眼期待。

林衝徐徐道:“楊兄免費給百姓發土地,又讓士兵代替他們進行建設,此時在沁州威望出奇的高,何不以修橋修路為名,招募鄉勇進行農閒訓練?以後農時耕、閒時訓、戰時征,等到將來徹底舉事,沁州有多少青壯百姓,就有多少作戰之兵。”

“妙啊,妙極。”

武鬆握住林衝的手,難掩一臉的激動,歎曰:“就知道教頭有主意,如此就儘快動起來,之前幫著清丈土地,咱們也對人戶也比較熟悉,莫非也是三郎早在準備?”

“那是必然。”

林衝直點頭,誇讚道:“楊兄做事謀定後動,我對他尤為欣賞。”

武鬆聞言仔細一琢磨,楊長在陽穀就表現出多謀,這些年做事幾乎每謀必成,看來是天生做大事的料。

既然他要攪弄風雲,身為兄弟必鼎立相助。

武鬆與林衝一番合計,很快就派出精乾將士,赴各縣各鄉選拔人修橋修路,美其名曰為了更好管理,實則一半勞作一半作訓。

林衝倉促間想出的辦法,與唐朝的府兵製高度吻合,也為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而身為領袖的楊長還渾然不知。

他六月初押送囚車上路,直到下旬才抵達東京。

有了一個月時間準備,蔡京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於是動用一切資源疏通關係,又親自到趙佶殿外跪地請罪。

那個時候的徽宗,正沉浸在開疆拓土的喜悅中,他對前線撤回的大小官員,毫不吝惜地進行封賞。

童貫晉封為徐豫國公,蔡攸晉封少師,宰相王黼晉封太傅,趙良嗣封延康殿學士,馬擴封武功大夫兼和州防禦使

就連為艮嶽收集奇石的朱勔,也乘東風被封為寧遠軍節度使、醴泉觀使,就是他在徽宗前幫蔡京說話,才有蔡京麵君申辯的機會。

楊長六月底抵達東京,向大理寺交割囚犯的當天,徽宗在太清樓召見了蔡京。

太清樓位於皇宮內苑,主要用於貯存四庫的經史子集,趙佶從小就對樓裡藏書愛不釋手。

登基成為皇帝後,趙佶命內侍省在太清樓二樓,建了一間書房名為‘太清小築’,經常在此臨摹樓裡古人的真跡字帖,瘦金體也是從古跡中受到啟發。

趙佶在太清小築見蔡京,或許是看重他的書法才能。

年邁的蔡京匍匐在地,趙佶並沒馬上叫他起來,而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