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逆鱗之所在(1 / 2)

新荊 AMNH680 2454 字 2024-06-14

《新荊》全本免費閱讀

新荊之前曾設法給舊荊提過三個要緊的事,但是由於王安石本人的自信——“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自信啊。”by心情複雜的新荊——這條路走得並不是非常順。

第一件事,提早準備抗旱。

第二件事,人事關係調整和乾部隊伍專業化。

第三件事,推出一套與能與改革事業緊密配合、親密合作的紀檢監察係統。

抗旱無需多言。大宋的根基仍舊是農業,熙寧七年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鄭俠作《流民圖》,才有了宋神宗早些年對新法最大的一次動搖,王安石罷相,埋下無數隱患與危機。

這事兒必須提前準備,宋朝農業基本還是靠天吃飯,現在改變不了氣象,就隻能防患於未然。天上不降雨水,農業要麼得依賴地表水,要麼得依賴地下水。河南河北地下水還算豐富,但人民打井技術很有限,沒有水泵的情況下,灌溉難度太大。

地下水的路走不通,就得走地表水的路。蓄地表水,要麼指望水庫,要麼指望塘壩,但二者大都適應於山區或丘陵,未來可以在黃河下遊的山東丘陵搞一下試點,但現在還用不上。

於是隻剩下開挖灌渠這一個辦法。秦始皇當年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完工鄭國渠,就是為了保農業。計劃非常豐滿,卻仍然差點栽在鄭國身上。

當年的鄭國,就宛如現在的沈括。沈括比鄭國優勢的地方在於他不會背叛大宋,但他的劣勢是身兼數職,根本忙不過來。前幾天新荊才終於逮著他,摁在樊樓裡用好酒好肉套話,把這人的底摸清楚了,發現他確實能搞水利,但是這家夥居然同時也能搞地質,搞石油化工,搞天文氣象,搞數學精算,搞外交談判,搞軍事發明。

舊荊已經先他一步把沈括安排去治河了,現在趁著能近距離接觸神宗,得抓緊讓領導把他弄回來。沈括隻有一個,不能讓他在一線乾活,得讓他教書育人,最低限度要帶出幾個學生。

“為什麼?”神宗道,“卿打算把沈存中派去太學不成?”

“臣目前不打算改革太學。”新荊思索片刻,道,“大宋太學生,未來還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