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經略相公(1 / 2)

新荊 AMNH680 2998 字 2024-06-14

《新荊》全本免費閱讀

王韶,江州德安縣人,字子純,宋仁宗天聖八年生,比王安石小9歲,彼此以兄弟相稱。他在整個熙寧變法隊伍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他是嘉祐二年的進士,初任為新安主簿,調建昌軍司理參軍。嘉祐三年,王安石由知常州改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治所就在廬山腳下的饒州。王安石在廬山發現了王韶題留的詩句,印象極為深刻,回頭打聽到題詩者如今所在,特意寫了封信,托人送到新安。

這是兩人相交的開端。嚴格來說,是王安石主動結交了王韶。王韶雖然是進士出身,以文官之身,寫詩卻有崢嶸氣象,這在當時的官場裡是不多見的。

沒多長時間,王韶顯露了他真實的意向。他在建昌軍司理參軍任上未等任滿,便辭去職務,隻身前往大宋西北邊境,查訪陝西四路和塞外,說番語、著番裝,進入西夏腹地。

去年,王韶回到汴京,將《平戎策》交給了王安石,給出了平定西夏的方案,將劍的方向指向了河湟。神宗任命他為管乾秦風經略司機宜文字,於是這一年來的時間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秦州招納蕃部,秣馬厲兵。

這趟本不該來,但是秦州出了點問題,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青唐蕃部的俞龍珂部手下一批工匠犯了錯,投奔到漢人這邊,但他們家人還在青唐,於是想要王韶贖買下他們全家。這是一個好交易,但王韶沒那麼多錢。

誰能給他變出錢來?那隻能是王安石。於是王韶趁著年關未過,以要錢的姿勢來到汴京。王安石跟他簡單聊了聊,覺得事情能辦,於是安頓這位兄弟在客房先住下。

新荊並不知道秦州的這些嶄新的變數。但他知道王韶。上一世的熙寧變法,一共有兩位非常可靠的武將給王安石輪番吃定心丸,一個是解決了荊湖叛變的章惇,一個就是鋪開了河湟開邊的王韶。當年荊湖出事之後,王安石覺得需要派個身邊的人過去,把章惇拎了出來。於是章惇頭一天還在製置三司條例司裡搞經濟,後一天換了身衣服愉快地上馬奔向疆場,開始搞人民群眾戰爭藝術。轉變過於劇烈,一開始王安石定名單的時候大家看他們的表情充滿了懷疑,其中一些人還帶著一些等著看笑話的冷漠,然而章惇打完仗回來大家看章惇的眼神就從看一個花瓶變成了看一個怪物。

一些人,平時隻是覺得章惇有魄力,有手腕,等發現他揮劍殺人如拈花摘葉,幾乎沒有心理負擔,任血濺於麵,他該喝酒的還是要喝酒,該談笑的仍是要談笑,就會有些招架不住。

王安石也意識到了人際的問題,但考慮到章惇的能力,他覺得讓這危險分子把光和熱發揮到變法的事業上不僅沒有任何不妥,反而非常有意義;要是同事適應不了,那就讓他們慢慢適應。章惇雖然危險但是章惇乾活,一個章惇能頂三個普通人用,熬夜加班從不推辭,因為身體強健還不容易生病,不請假,不誤工,甚至不抱怨,這麼好用的員工這年頭已經很難找了。

另一個給了他強大定力的就是王韶。章惇與王安石差了一輩,而王韶與他年齡相仿,王安石願意以兄弟身份與王韶相交,於是王韶也比較隨性。

王韶現在隨性地站在落雪的庭院裡,不客氣地看著麵前的新荊,察言觀色,知道這人要麼是王安石的族人,要麼是王安石的貴客,但這兩個身份,均不能解釋為什麼他如此清楚西北的事情。

新荊知道他在想什麼。王韶雖然是從文官做起的,但他的精神內核是武官,有事說事就行了。

“在下新荊。”他施禮道,“是王氏族人,因曾與王元澤談論起西北邊防要事,故對秦鳳路了解一二,還望經略相公海涵。”

“你雖然是王氏族人,卻不姓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