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上前道:“陛下,新中允在校場另一側。”
校場雖不大,遠端也有五百步開外。神宗看向儘頭,見那兒果然另有一些人,有一人穿著官服,向他遙遙行禮。
神宗:“叫他過來。”
閣門使翻身上馬就去了,恨不能立刻消失。他到了新荊身邊,與他交流幾句,兩人交換位置,換成新荊騎他這匹馬回來,重新到神宗身邊聽命。
神宗看向新荊,板著臉道:“朕倒是不知道太子中允什麼時候需要在校場打雜了。”
“不算打雜。”新荊道,“臣臨時想起來一些東西。”
他遙指校場儘頭,道:“每一百步設了一些木樁,臣覺得柳木樁可能效果不佳,便選取部分木樁,安排人貼了榆木外殼,應該能模擬木質護具了。另備了一些陳舊的鐵具,如果陛下有興趣,可以試試將它們當作劣版的鐵鷂子。”
“鐵鷂子”是西夏賴以生存的重裝騎士兵團,蒙古鐵騎出現之前,它們稱得上是當時騎兵的巔峰。宋軍的對抗思路是重弩和弓箭,但因為騎兵衝鋒速度快,如何在他們來到身邊之前迅速削減騎兵戰鬥力,就得考驗宋軍弩弓的射程和殺傷力水平。
“不必了。”神宗道,“就算有鐵具包裹,木樁也隻會站在那兒。”
“考慮到騎兵的衝鋒力度,迎麵而來的箭矢其實能射得更深。”新荊笑道,“今日還需仰仗陛下和王殿講神威。”
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麵牙發,麻繩紮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說是皇帝親臨,肯定不需要他本人操作,第一輪試射,役兵十人,五架偏架弩,三十支箭,一百步內柳木樁全中,幾乎能撕裂樁體。
第二輪直接跳過了二百步遠的木樁。最終試下來,極限距離近四百步;如果考慮殺傷力,三百四十步以內入榆木半笴不成問題。
校場一片寂靜。役兵心裡都清楚,這是個新紀錄;當前宋軍標配的重弩,有效攻擊範圍不及二百六十步。
神宗沉思良久,最後發出一聲歎息。
“京城造作所年前所獻弓弩,不及三百步遠,自稱良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