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將士們全都不約而同的咳嗽起來了?
這不合理啊!
難道是黃帝對這場祭祀不滿意?
商容瞪大了眼睛,傳聞黃帝乘龍升天,也就是說,黃帝還沒死,是不是黃帝接受祭祀時,發現沒有牲畜,沒有酒肉,而發怒了呢?
甚至....以往是有人牲、人祀的,現在卻沒有,會不會是軒轅黃帝要將這打噴嚏冒犯祭祀的人,都拿去當做祭品?
這倒不是商容推崇人牲、人祀,畢竟他的眼光還沒有脫離時代的局限性,人牲、人祀這種傳承了幾百上千年的東西,即使一時廢除,也很難徹底從他的腦子裡離開,也因此,是子受最穩定的昏庸值來源之一。
下頭打噴嚏的士兵也惶恐起來,萬一真被殺了當作祭品怎麼辦?不被殺也不行,不被殺還可能是活祭啊!
商容想了一會兒,想出言讓紂王息怒,這些將士可以稍作懲罰,卻不能真殺,祭祀方麵,還是征調附近的百姓家用,再隆重辦一次,擾民也就擾了吧,祭祀先祖的事更大。
子受則左右看了看,沒找著趁手的桌案,隻得跺了跺腳,道:“朕思來想去,諸位將士一同咳嗽,絕非常事,朕對風水之術略知一二,倒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將士們一聽,紂王不是治罪,咳嗽好像是另有其他原因,懸著的心頓時放了下來,紛紛屏息凝神戰戰兢兢地聽著,是啊是啊,大家同時咳嗽也太詭異了,咱們絕對不是故意不敬黃帝的啊!
子受見此,則開始忽悠。
看風水?這個世界還真有風水一說,修仙的都懂,不過自己肯定不懂。
好在這次隨軍的人裡也沒有懂風水的,隨便忽悠!
“朕看過這裡每一座山脈,甚至每一棵樹木的形狀,風水之術,大抵不出於形勢、方位,印台山與橋山對立,因山勢隆起,故名印台。”
“而那隆起的印台,卻正對黃帝陵之口,以至於陵墓晦暗陰沉,視野極窄。”
“前些日子還好,朕還未發現異常,今日朕登上這祭祖台,視野寬闊,一目望去,此前巍然聳立的印台山,那山巔印台處,竟上歪下扭,上半截看著極為彆扭,下半截又參差不齊,整個山體雖說不是千瘡百孔,卻也歪七豎八。”
“這與橋山相對的印台山,表麵上風風光光,實則是一座凶山,壞了整座橋山、整個黃帝陵的風水!”
商容有點啞口無言的感覺,雖然陛下說的頭頭是道,但怎麼總覺得有點不靠譜呢?
也沒聽說紂王研究過風水啊!
不過下頭的將士卻是信了,他們本來就沒啥文化,也沒接觸過懂風水的人,看紂王說得言辭鑿鑿,怎能不信。
而且
剛才打噴嚏的是他們,他們自知犯了錯
?喜歡看殆火寫的《封神之我要當昏君》441.一路向西嗎?那就記住的域名𝘸𝘸𝘸.𝔁h𝘸𝘦𝙣𝔁𝙪𝘦.c𝐎𝕄?請來舊時光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心虛,紂王這一番凶山的解釋為他們開脫,再好不過。
子受很是滿意,既然是凶山,該怎麼辦?
遷陵啊!
他大聲道:“剛才必然是軒轅黃帝所授,陵墓正對凶山,壓製了風水,為今之計,隻有遷陵,諸位將士須挖開地宮,將黃帝陵寢遷至雲夢山!”
等到風水一說被戳破,事態爆發,昏庸值就來了。
黃帝陵你紂王也敢挖?!後頭是不是還得挖伏羲陵、神農陵?
子受確實是這麼打算的,把先祖的陵墓遷到一起保護起來,多好啊!
不過前提是土行孫給點力,能找到位置,除了黃帝陵,其他陵墓便是妲己、申公豹等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
挖黃帝陵自然不需要十八萬人,地宮裡估計也容納不了那麼多,所以子受先下令封山,尋常人不得上橋山。
子受不知道挖陵遷墳要多久,由於姬發正帶著大軍打羌人,出於安全考慮,他又下令在山上做了層層警戒。
萬一姬發在回師途中探到大商十八萬大軍包括紂王全在橋山,直接兵圍橋山或是點把火,可就涼透了。
在多重布置下,整座橋山宛如一座軍事要塞,五步一哨,十步一崗,一些險要隱蔽處更是布滿了暗哨,隱隱可見草木間寒光閃爍,顯然有強弓硬弩潛藏其中。
這是奴隸們成軍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也算得上不錯的訓練,子受覺得,這樣的防衛,西岐兵馬若是想強行攻山,隻怕很難。
至於傳聞西岐軍中的哪吒、韋護等人,倒也不用太過擔心,封神未起,向劫掠西岐的羌人複仇可以,但他們還真不一定敢對大商的兵馬隨意出手。
商周因果,也不是一兩個闡教三代弟子能左右的。
子受帶著近衛與部分禦林軍通過甬道,來到黃帝陵前方的空地。
陵墓氣勢恢宏,肅穆莊嚴,還有一些熊、羆、貔、貅、貙、虎等獸類雕像,畢竟黃帝是個很專業的馴獸師。
而在這地底下,便是陵寢地宮。
子受很好奇,史上第一次記載祭拜橋山黃帝陵的記錄,是漢武帝,而按照後人考古,橋山黃帝陵最早也是成於秦代,商朝根本不可能有。
可事實就是,在封神世界觀的商朝裡,黃帝是存在的,黃帝陵也是存在的,那個死活扔不中大拇指的腳印子,也絕對黃帝本人留下的。
那這地宮裡,到底有啥?
晁田在外頭負責布防,李烈打頭進入地宮,殷破敗則在子受身邊護衛左右。
沿著甬道一級一級往下走,遷墳大軍漸漸適應了黑暗的環境。
大禹定鼎九州塑龍脈後,人族就不一樣了,不僅有看報就能識字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古人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夜盲症也沒了。
甬道兩側都是石壁,腳步聲回蕩在石壁上激起一陣一陣的回音。
子受與遷陵大軍一路走到了甬道儘頭,眼入眼簾的是一道狹窄的走廊,再沿著走廊走一陣,便是一道巨型石門。
石門一眼望不到邊,左右兩邊的石壁凹凸不平,有明顯的人工鑿刻痕跡,門後就是陵寢所在。
左找右找找不到什麼機關,反倒是一個小兵無意間輕輕推了一把,將巨型石門給推開了。
子受無言,越發覺得給黃帝遷陵是個明智的決定。
黃帝時期的人們太樸實了,一路上連半個機關都沒有,最後一道關卡,看著極為唬人的石門卻連暴力拆卸都不需要,隨便就能推開。
現在是知道黃帝陵的人少,盜墓也不算盛行,以後呢?
隻要盜墓賊進來後看見的不是乘龍升天的黃帝本人在笑嘻嘻的招手,不管裡頭有啥,都得被搬空,翻出屍骨扔在地上也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