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泥濘沼澤之地,若是將軍先行,陷進去出不來怎麼辦?
雖說話說出來不那麼好聽,但是這是事實,士兵病了,死了,走不了了,對動輒數萬、十數萬的大軍壓根沒什麼影響,可要是這支大軍的主帥出事了,影響可就大了,戰鬥力少說下降三成,對士氣的打擊也不會小。
其次便是一個信任的問題,當然,不是士兵對將軍的信任,而是朝中君王、大臣對將軍的信任。
將軍在外領軍,本就是一件遭人忌憚的事情,手握兵權容易造反。
如果這個將軍正巧又愛兵如子,深受愛戴,士卒們對將軍的命令言聽計從,這讓朝中的人怎麼想?
便是沒有反心,也怕有心人算計,以此為由懷疑,進而攻訐誣告,這樣一來,人心不齊,仗打不好。
若是君主像紂王一樣英明,有自我判斷能力,那還好說一些,要是攤上個庸碌之君,那就等著被罷免棄用,畢竟和士兵們關係太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是慘一點,碰著了個無能之君,那就等著含冤被殺,甚至屍體都無人敢收,更慘一點受車裂肢解之刑,也不是沒有可能。
再者,若是和士兵們關係太親,懲罰起來也犯難。
比如說迷路了,大軍迷路其實和主帥關係不大,得怪向導不行,還得怪探馬沒探清路,主帥又不是本地人,外地人找不著路實屬正常。
可萬一迷路耽誤了戰機,或者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區區小兵肯定背不動這等罪名,將軍又愛兵如子,肯定也不好意思嚴懲下麵的人,那將軍不得替士兵背鍋?搞不好還得自刎謝罪。
用有領軍之能的將軍去換掉小兵,這虧到姥姥家了。
而且大商施行萬方有罪罪在萬方,要的就是一個罪行分明,將士關係一近,很容易從輕發落,即使按照軍令狠心下手了,來個揮淚斬XX也不好,軍令如山,於情你哭,可以,於理,犯了軍令砍了實屬正常,憑啥哭啊?那不是白白給三軍帶來負麵情緒?有罪之人死了還賺波眼淚?
除了這些之外,魯雄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於軍功。
將領之所以能成為將領,不僅僅是因為有統軍隻能,更是因為其身具功勞。
就連聞仲都是從小兵之中殺出來的。
既然有功勞,那為什麼不能有優待呢?
士兵們也想要好待遇,那簡單,軍功製之下,去殺敵啊!去立功啊!
這時候,將軍的優渥奢侈待遇,反而還會成為下麵大頭兵們的動力所在。
至於將軍不與士兵同甘共苦,能否讓士兵追隨,這就很簡單了。
如果將軍有能力,能帶著軍隊殺敵立功,哪怕這個將軍和士卒的關係並不好,士卒還會不跟隨這個將軍的嗎?
這和那些貴族商隊一個道理,許多百姓都討厭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老爺,可不還是受雇於貴族的商隊往來南北?
為什麼?因為有錢賺啊!
行軍也是一個道理,對士兵們而言,能立功比什麼都實在。
這樣的關係更為純粹,而且還不會被君王猜忌。
畢竟獲得“功勞”後的“封侯得爵”都掌握在君主手裡,簡而言之,將軍是帶小兵掙錢,君主是給小兵錢,到底誰說了算,顯而易見。
魯雄感慨良多,這一夜一日,他覺得自己得到了升華。
剛才陛下當著大軍所說的那一番話,下達的看似不近人情的冷酷軍令,其實是西征之前,對他的最後一次教導啊!
可謂是真正的為將之道!
魯雄那粗糙生繭的雙手,已經攢成了拳頭,陛下費儘心機,還為了他的威信在暗中不留聲色的點明這一切,可見對這次西征的期望有多高。
西征,許勝,不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