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很容易讓人想到祭天,而祭天與紂王此前的天命之論相駁。
這是不是說明,紂王態度緩和,想以祭祖暫退一步?
之前的逆天之言,其實都是為了讓叛賊露出馬腳,並非真心實意?
這是一種對諸侯的示好?
商容覺得,應該是這樣。
其他大臣以及整軍完畢前來上朝的諸侯,也都是這樣想的。
隻有子受不是這麼想。
如果不這麼說,你們會讓我去鳳凰山?
如果讓你們知道我決定去鳳凰山是為了稱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特意創“皇帝”一詞代替大王成為正式稱號,肯定會力勸。
子受知道自己的功績,頂多就是平了兩次叛亂,這算什麼?
還能比武丁大?
還能比成湯大?
如果來一手以“封”祭祖先,以“禪”祭萬民的封禪,自號皇帝,有哪個能服?
肯定都覺得他膨脹了。
然後緊接著就是水淹陳塘關。
昨天不淹,前天不淹,非要你紂王稱皇帝,來到陳塘關之後才淹,這算什麼?
天譴啊!
大逆不道啊!
然後罪己詔減輕民怨,保證自身安全,混過到結算時間,輕鬆收割一大波昏庸值。
“大王聖明!”
........
子胥餘,和比乾一樣是帝乙的弟弟,宗室。
封地在箕,和子乾封地在比所以叫比乾一樣,人們多稱他為箕子。
至於子啟為什麼叫子啟,而不是微子,是因為這個階段他還沒被封到微。
箕子老了,尤其是最近發生的叛亂,更讓他心力憔悴。
子啟和比乾,這兩個素有賢名的王室,怎麼會造反呢?
可他們真的造反了。
想到情同手足的比乾,想到自己看著長大的子啟,箕子覺得很累。
幸好當今紂王聖明,沒有追究比乾,不過他們終究是做了錯事,箕子覺得該避避嫌,所以這幾天都以身體抱恙為由,沒有上朝。
正在他臥床休息時,忽然有宮中的寺人來報。
詔令傳完,箕子拜下,身子搖搖晃晃的。
太仁慈了。
紂王太寬厚了。
詔令他前往鳳凰山,布置祭祖一事。
祭祖,隻是普通的祭祖嗎?
並不是,宗室對王權發起挑戰,罪過實在太大了,而在平叛之後的祭祖,意義非凡。
紂王是在替王兄、王叔,向先祖告罪啊!
箕子眼眶都濕潤了,紂王竟然是這樣的仁君,哪怕到了這種地步,也不曾忘記血脈親情。
他顫巍巍的回到房間,緩了很久,才讓仆人扶著自己出門。
既然接下了布置祭祖的任務,他就要做到最好,這樣的君王配得上最高規格的祭祖。
沒有任何猶豫,第一時間便拖著年邁的身體遠行。
汽車人,出發。
.....
淩晨了,求推薦票,求打賞,劇情被猜到了一點,一點點,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