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太手腳沒停一下,回複:“過節做粑粑啊,你不是最喜歡吃粑了嗎?”
顧亮有些疑惑的問:“奶,為啥我們這邊端午不吃粽子啊!”
顧老太頓了一下,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顧亮說的粽子是什麼東西。到後麵顧亮解釋了一下,說粽子就是竹葉包糯米,顧老太這才反應過來說道:“那東西我們這邊沒人會做,我也就以前聽說過,我們這邊端午就吃粑。”
顧亮心想著古代還是和現代還是不太一樣的,習俗太多了,不像現代信息傳輸便利,今天這個美食火了,不出一個月便開遍了全國。這古代三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音的,過節自然各地不一樣。
顧亮也沒說什麼,便趴在灶邊看顧老太揉麵。
和現代和麵不同,古代麵粉是偏黃的,現代麵粉一般是特級一級麵粉,用的是小麥芯。而古代的麵粉裡麵是有一些細小的麩皮去除不了而帶有一點黃色。蘭溪村這邊很少有人種小麥,小麥的價格比稻穀高上許多,更不要說磨的細細的麵粉了。平時麵粉被顧老太藏在房子裡,隻有這過節才會拿出來。
顧老太在一個小布袋找出一塊上次和麵留下來的酵母團子,掰下一塊,用溫水泡開,然後再倒入麵粉中。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邊揉麵的時候加入的不是清水,而是用鼠曲草乾。鼠曲草曬乾後用熱水泡發,就成了類似漿糊一類的質感,加入麵粉中糅合後,麵團子也被染成灰色。
顧老太揉麵揉的比較稀軟一點後,便放在一邊發酵了。小一個時辰後,由於麵比較稀,發酵後的麵團活脫脫的像一個蓬鬆的海綿球。到這個程度後,顧老太再次揉麵排氣後就可以上鍋蒸了。
不過正常的饅頭包子之類的都是揉成一個個劑子再蒸熟的,而顧老太的做法再次讓顧亮開了眼界,她居然把一整個麵團均勻的攤在蒸籠裡麵,然後一整個去蒸。
好家夥,顧亮心裡想著這種蒸法豈不是蒸籠有多大,這粑便有多大。問了自己奶奶之後,顧亮得到了肯定的答複。顧亮想了想自己抱著一個比臉盆還大的粑去啃,感覺那場麵總有點奇奇怪怪。
等到蒸熟之後顧亮才知道自己多想了,蒸熟後的一整個粑不是直接啃的,而是用一根線切開一塊塊的。
隻見顧老太固定住白線的一頭,將白線從一整塊的粑粑下麵穿過去,這樣子整根白線都在粑粑的下麵了。再握住白線的兩端互相朝中間拉,一塊完整的粑粑便一分為二,二分為四,最後分成差不多二十厘米長三厘米厚的粑。
剛切好,圍在一旁好久的顧亮便忍不住了,蒸的時候就已經聞到一股帶有特殊的草香味,再到出籠時那蓬勃水汽帶出來特殊的穀物香、芳草香讓人食欲大動,雖然看上去原始而樸素,給人一種鄉野氣息。但是正因為原始而樸素的氣息,才能帶給人最質樸的食欲衝動。
顧亮拿起一塊因為充分發酵而變得蓬鬆而輕盈的粑粑,加入的鼠曲草已經充分的存在與粑粑每一個氣孔,他帶來的不是草汁的青澀,而是來自於它本身特有的芳草香,再高溫水汽下被完全釋放。而且正因為有了它加入粑粑變得更加有韌性與彈性,就如同水中有魚,草中有花,枝頭有果一樣,相得益彰,有了彼此才更美好和諧。
入嘴便是原始澱粉因唾液澱粉酶分解帶來的甜味,鼠曲草並沒有特殊的味道,更多的帶來的是香。
一塊吃完顧亮便迷上了這種特殊而傳統的粑粑,鬆軟而彈牙,芬芳而馥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