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開始輪番勸顧亮,對他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在家千般好、離家萬般難。誓要打消顧亮的念頭,在他們當地,許多人彆說江州府城,就連縣城都有人沒去過,更不要說兩三百裡遠的潯陽。
不過顧亮下了決心,他們家也沒人勸的動,隻好答應了。不得不說,顧家現在,顧亮的地位還是蠻高的,要是尋常家裡,說出這種事,早就吃上了‘板栗’,頭上長包,然後鎖屋裡去了。顧亮隻是稍微堅定了一下,他們家便妥協了,隻是不許顧亮一個人出遠門。
在家收拾了了一日,顧亮便帶著薑磊與二叔顧長安出發了。順便一提,顧亮還帶了好幾壇他們家釀的酒,這是顧亮此次前來的‘由頭’,說是為了是擴寬市場。
就在顧亮從蓮花鎮碼頭出發後不久,一群從北方遠道而來,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來到了蓮花鎮上。
他們一路南下,從黃河邊上,走走停停數月,才走到了離長江不遠的蓮花鎮上。
許是蓮花鎮的人們安逸太久,風調雨順的日子過得有點長,他們本地的人看這群麵有菜色的北方人竟都起了憐憫之心。看到他們成群結隊的從自家屋前經過時,會拿出自家的一些芋頭或者炒熟的豆子給他們吃。
起初,這群流浪遷移許久的人們。見了如此熱心的蓮花鎮百姓,在接下施舍後,拿過給自己的一點芋頭或者粑粑時,都會誠懇的感謝,用並不互通的方言祝福施舍者日後會大富大貴。
蓮花鎮當地的百姓在感受到這群人的謝意後,心理上更加滿足了,自家有什麼多餘的舊衣服什麼的也會施舍出來,呈現出一種和諧社會的感覺。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越來越多的流民到來,這和諧景象被很快的打破。到來的流民素質良莠不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事情。
最開始的流民除了本地人的施舍外,他們還會到處尋找各種野菜、野果,當做果腹的食物。雖然這些野菜離開了油、鹽調味,口感並不好,但是對比這一路上的顛沛流離,食不果腹,已經算是很好了。
但是後麵的流民可就不講究這些了,他們晚與第一波流民到達,一路上該施舍的人已經施舍給第一波流民了,見到更多的流民自然不會繼續施舍,畢竟他們自己家也要過日子不是!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一路上的野菜、草根這些東西,早就被前麵的人洗劫一空,他們連這些都吃不到,路上過的更加艱難。
但是人的求生欲望是最強烈了,隻要能填飽肚子,有任何可能都不會放棄。施舍變少、野菜難覓,他們便打起了沿途當地百姓的莊稼。他們會趁主人家一個不注意,溜到莊稼地裡,偷莊稼地的種的東西。芋頭是他們最愛,很能填飽肚子,除此之外,各種瓜果來者不拒,看到一個薅一個。這些沒有,那些地裡種的葉子菜也很不錯,比起那澀口的野菜,酸溜溜的草根味道要好得多。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這群人像過路的蝗蟲一樣,所到之處無一不受影響,名聲也變得越來越臭。
名聲臭了怎麼辦?後果是施舍沒有,野菜也沒有,他們也變成了人人都堤防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開始了小偷小摸,不僅莊稼地,就連百姓的屋子,他們也敢闖進去,偷些臘肉雞蛋糧食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