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避重就輕(2 / 2)

這一刻,趙匡胤想明白了,很多事有所顧忌,也要有所取舍。

“昨日柴郡主在狩獵場上說過的話,怎麼無人提及?”是的,趙匡胤冒出這樣一句沒頭沒尾的話,聽得人都一愣。

但,馬上有人反應過來道:“借醉傷人,今日能對花蕊夫人動手,來日也可以對陛下動手。況且,未必見得晉王當真醉酒。”

對,沒錯。很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更多的人覺得,此事無足輕重。

他們關注的重點在於趙匡胤要如何處置趙光義。

但是,在如何處置一個人之前,難道不是更應該弄清楚這個人到底做過什麼事,依他做下的事處置?

“你們想讓朕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也該跟朕說說,晉王醉酒是真是假?晉王意圖殺害花蕊夫人是不是眾人親眼目睹?意圖殺人者,大宋律法如何處置?你們是要朕罔顧大宋的律法?隻顧念兄弟之情?若如此,大宋律法何在?你們是要亂國本?”趙匡胤從昨天到現在,一直不發一言,不管都怎麼說要處置趙光義,不說話的趙匡胤顯然是沒有做下決定,但如今的趙匡胤明顯已經做下決定。

本來幫趙光義避重就輕的臣子們,在趙匡胤連番的質問下,立刻意識到,趙匡胤在他們的一聲聲逼問之下,已經開始不耐煩,不樂意。

甚至他們企圖說服趙匡胤不成,反而適得其反,將趙匡胤逼到了律法的那一邊。

杜太後在得知此事後,氣得將茶杯都砸了。

“是誰,到底是誰把消息鬨得人儘皆知?”是的,杜太後最生氣莫過於外麵的流言蜚語,傳得如此人儘皆知,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趙光義在用輿論來壓迫趙匡胤,叫趙匡胤不得不因為外麵的流言而放了趙光義。

可是,他們何需要如此。

趙匡胤並無殺趙光義之心,不過是沒有在最後下定決心到底該如何懲罰趙光義罷了。

可隨著輿論的發酵,事情的性質便不一樣了。

趙匡胤豈能讓自己被人誣蔑,甚至,趙匡胤已然將事情扣到趙光義的頭上,認定趙光義為了早早從大牢出來,竟然不顧一切的傳揚消息,不惜讓趙匡胤名聲受損,也要讓自己迅速離開刑部大牢。

如此一來,趙匡胤再要是顧念兄弟之情,豈不是顯得他太傻?

事情越鬨越大,哪怕趙匡胤的言外之意都是應該依法而處置趙光義,底下的臣子中依然有不少人為趙光義求情,反正他們不認所謂的律法,隻捉住一點,趙匡胤不能為了一個女人而傷害自己的親兄弟。

趙匡胤被他們不斷的扣下這樣一頂帽子,一次又一次的和他們爭論,隻想讓他們都清楚的意識到一點,他並非為了花蕊夫人。倘若今天的事情換成彆人,他也一樣會秉公處置,依法辦理。

這話,不好意思,沒有人聽進去,無數人捉住的重點隻有一個。昨天趙光義想殺的人是花蕊夫人,是趙匡胤眼下最寵愛的妃嬪,為此,趙匡胤才容不得趙光義,故而想要從重處置趙光義。

趙匡胤怎麼也沒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被人纏得有口難辯。

最終,趙匡胤拂袖而去,他總不能把這群人的嘴全堵上,那也堵不住。

而一群為趙光義求情的人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