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開局一百億》全本免費閱讀
如果把殖民統治比作放牧,殖民地是牧場,
那香港這座城市就是一座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
金發碧眼、高鼻深目的昂撒人是牧民,
本地的華人自然就是年年都剪不完羊毛的羊群。
牧民放牧需要牧羊犬,
在香港,充當牧羊犬這一角色的可能就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
甚至還有斯裡蘭卡人。
這麼講,也許點傷害民族感情,
但在現實世界裡,這卻是真切的無法再真切。
由於他們可以隨時用英語向監獄的英籍高級獄警告狀,
甚至可以同巡獄的太平紳士直接對話並且投訴,
他們進到工場後,基本也不動手,
這就是一套標準的以地位等級來劃分和行使權力的真實規則。
老總拒絕,隻是聲明要監獄長出麵談判,
用料和每餐分量,那都不是華人的飯食可比的,
他多次毆打華人囚犯,
即使被囚犯所在的社團聯合起來抗議和申訴,
依舊有上頭的英籍長官保他,
但幾乎沒有華人囚犯會信以為真。
這還是英國人在香港經曆多次社會政治運動後妥協讓步的結果。
周六周日,華人囚犯隻能待在囚倉裡活動,
但他們卻可以出倉兩個小時。
基本上,中高級獄警職位,
英國人都要占據三分之一的位置。
令人感到滑稽的是,
外籍囚犯的膳食可分為三類:
第三級的主任督導員有三人,其中一名是英國昂撒人。
除此之外,
飲食方麵,外籍囚犯的夥食費是華人的兩倍。
這種地位等級的差彆體現在日用品、飲食、休閒娛樂、是否做工、意見反饋等多個方麵。
不講其他,至少,在香港的監獄,
外籍囚犯周一到周五的放風時間比華人長半個小時,
外籍囚犯有免費的報紙和雜誌供應,
但華人卻隻能通過花錢找帶朵人從監獄外麵送進來。
咖喱餐(適應印度、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孟加拉等囚犯的口味)。
但最後的結果呢?
華人囚犯僅僅隻吃了三天的好飯好菜,
華人囚犯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要在各個工場上工七小時,
曾經為了提高赤柱監獄的餐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