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簽到係統19(2 / 2)

“娘親不追究徐福的欺君之罪,兒子不理解,但是兒子也沒有問娘親原因,隻一味的想要處死徐福。”

“言行舉止輕率,實為不智。”

“很好。”洛梧桐點評了秦修的檢討,然後愛憐的拍了拍他的頭。

“終於動腦子了。”

“娘親~~~”秦修受到表揚,又開始撒嬌。

哎,這個兒子,總是這麼膩歪。洛梧桐又嫌棄又喜歡。

“兒子,接下來娘親的話你要認真的聽,牢牢的記住。”

洛梧桐跟秦修慢慢的講述秦始皇的一世功過,當然秦政還沒死,洛梧桐也是挑挑揀揀的說。

“秦政是曆史上第一個皇帝,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他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製度和政權機構。”

“他開疆擴土,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奠定了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秦政即帝位以後施行了一係列的政策,都具有曆史性的意義。”洛梧桐對秦政不吝讚賞。

“他統一度量衡,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對賦稅製和俸祿製的統一產生了積極作用;有利於消除割據勢力的影響;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

“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書同文”,即語言文字的統一,推動了秦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行同倫”,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和信仰等的相對統一,為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提供良好的氛圍。“車同軌”,是交通之政的統一,是一切以交通為代表的政治上的統一,實際上是政治的一種延續。”

“他修長城,抵禦外敵來犯;他修直道解決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也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

洛梧桐對秦政一頓讚美,秦修聽了也與有榮焉。

“但,秦國危矣。”

秦修還在為他的父皇驕傲,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剛剛不是還說父皇厲害嗎?怎麼就危矣?秦修疑惑的看著洛梧桐。

“秦始皇能統一,能滅六國是集了七世之功,當然他的功績最大。不過在彼時也是順應了民心。”

“諸侯不斷混戰,長期的戰爭,使百姓生活疾苦,百姓渴望和平與統一。而當時的現實是,周王室已經無法控製局麵。諸侯國逐漸強大,隻有通過戰爭來實現統一。秦國通過變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戰爭機器,強製性地驅動人力、物力,才能使秦國更加強大。”

“所以在當時,施仁政休養生息,是不可能的。戰爭是殘酷性,必需有兵役、勞役,最終勞民傷財。戰爭是災難的開始,又是災難的結束,百姓渴望和平,意味著戰爭必須結束。曆史選擇了秦國,結束分裂的戰亂。商鞭變法應運而生,是時代的選擇。”

“但統一後,民心思定,社會的矛盾不再是戰爭與和平的矛盾,而是反抗與壓迫的矛盾。統一是大勢所趨,戰爭隻是短期的結果,百姓渴望能有安定和睦的環境。隻有在特殊性的環境下。“商鞭變革”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秦統一後,秦朝統治者不能審時度勢,改弦易轍,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終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騰的局麵。”

“秦統一後,百姓渴望社會安寧。秦皇朝不斷動用民力築長城、修馳道、戍五嶺、造阿房宮、建驪山墓等,征用勞力數百萬人。丁男不足,就征發女子承擔轉輸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誅罰苛刻,一人犯法,親戚鄰裡都要連坐。橫征暴斂已遠遠超出社會所能承受的限度。”

秦始皇死後,胡亥受趙高的唆使,夥同李斯,篡改遺詔,奪取妄為。秦二世繼位後,各地的反抗起義已風起雲湧,然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爭鬥,大肆誅殺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滅。最後這一點,洛梧桐默默在心裡想著。事情還沒有發生,還不是教學的時候。

秦修聽著洛梧桐的分析,心中震驚,秦國沉屙積弊日久,竟危及王朝穩固。

“娘親,你為何不與父皇說。”秦修喃喃自語。

洛梧桐並不回答,隻是定定的看著秦修。

秦修低頭有些難過,是啊,他的父皇怎麼可能聽一位後宮婦人的話,更何況他娘親也不能妄議朝政。可是他娘親真的很厲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