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也常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這確實是如此,不僅僅是在生活方麵。在文學創作方麵也將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三體》成書於2006年,《盜墓筆記》於同年開始在網上進行連載,2007年在文章大火之後才出版紙質書。隨著網絡時代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電腦和手機上閱讀小說,而越來越多的有想法但是能力欠佳的作者也盯上了寫手這個職業。在一本書將近40塊錢和一度電,僅僅隻要五毛錢,並且可以讓手機至少工作100個小時的對比下,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在網上閱讀小說。
看小說的人不僅僅隻有讀者,還有作家。並且現在大多數作家都是以賺錢為目的而寫作的,所以為了抓住讀者的眼球,肯定會去跟風作品。這其中有成功的,當然也有失敗的。很快從作品題材的模仿轉變成為了劇情方麵的模仿,或者二者皆有之。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網絡小說越來越走向同質化和套路化的一個主要原因。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古人很早就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這放在任何方麵都是適用的,文學方麵當然也不例外。四大名著不是他一誕生便是四大名著的,而是我們後人定義的。《水滸傳》是500年前寫的,但是在現在仍然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因為可以從中看到當時的社會。而現在的很多網絡小說都隻浮於表麵,沒有一點深度和內涵。同時這些作品,完全都是被流量給捧出來的。
文學作品是否有其文學價值不是交給人進行衡量,而是交給時間。時間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文學作品是人類思想的結晶,是反映當下社會發展的一塊鏡子。如果文學作品脫離了本質而朝著娛樂化的方向發展,那麼這些文學作品將無法在曆史的長河中永存,這些東西終將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