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這裡的,有人說是山西洪洞縣移民來的,也沒有多少考證。清朝是封建社會,是個以等級製為特點的皇製農耕社會。政治上,皇帝一家統治著整個國家,那時候也談不上政治。不像現在這樣將國家社會問題分的這麼細和專業。政治上,就是皇帝一家說了算,製定一些製度,統治著它管轄範圍的子民。中國的封建社會很長,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比西方晚了一二百年結束。西方在十八世紀,資本主義就由萌芽到發展,尤其是英國工業革命,將西方的發展帶到一個新的曆史進程。西方的資本經濟漸漸脫離了農耕經濟。生產效率提高,商品開始豐富,產品開始精致,隨著經濟的發展,思想和藝術也有了產生的土壤。西方資本主義強大後,統治集團的侵略就開始了謀劃。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列強打到了全世界。 任何人和體製都有保守的一麵,人和體製越強大保守力越強。清朝早期是強大的,強大也帶來了它保守的負麵效應。由於保守,扼殺了國內異己的新生事物,進步的資本主義思想和經濟行為的被捆綁。這種負麵效應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國家的覆滅和被欺淩。整個國家的氣候,也影響了千家萬戶的生存狀態。趙家是當時社會經濟單位,一個小小的經濟細胞。 趙家所處的地方是中原南部,這裡過去,由於地勢窪,常常發生水災,每年夏季雨來,上遊的大水就會淹沒下遊的莊稼。常常受災,一般都是一年收一季。本來產量就不高的麥季,還要抵消一部分秋季災害影響。老百姓的日子過的異常艱苦。所謂,屈原,“哀民生之多艱,長歎息以掩淚兮”就是這個意思,老百姓過的是非人的生活啊!善良、勤勞、無助、可憐的中國老百姓啊!飽受忍饑挨餓的苦。誌恒一家,艱難時候,聽上輩人說,要四處討飯吃。誌恒的父親也要過飯。落後的經濟,加上災難,可以想象,那時候的人,活著真的讓人落淚。 清朝時候,外族侵略,兵荒馬亂,人們時刻處在生命岌岌可危的境遇。災難深重的中國老百姓,頑強的同命運做鬥爭,爭取一點點小小的生存權利和溫飽。那年月,發生了多少個悲愴的故事和記憶啊! 趙家也是這樣,開始的時候,沒有地,種地還要租彆人的。除了交房租,所剩無幾,所以他們就想辦法到外地做些生意,以補貼家裡生活。 誌恒片片段段的聽說一些家族的生計之路。 誌恒的老太,也就是誌恒爸爸的爺爺。是個清朝的秀才。他教了很多的學生,那時候是私塾,也就是家庭學校。教人識字念書。教的書,主要是《四書五經》,《百家姓》,《論語》《孟子》等等。老太有四個孩子,大爺、二爺、三爺、四爺。誌恒的爺爺是四爺。在當時,教書的先生,也慢慢的攢些錢,為了生計,誌恒的大爺,開始做些生意。領著兄弟乾事業。這幾個弟兄也很爭氣,也很孝順。事業做的也比較大,方圓幾十裡地,家族的產品很好。家裡生產的主要是食品,也就是類似今天的糕點。和今天的糕點還是不一樣。食品生意發展到最大時,家裡買了很多地,蓋了很多房子。這是最後。但是,開始,生意是怎麼做的呢? 開始,爺爺和大爺他們做賣家庭陶瓷器皿的生意。他們弟兄推著木輪車,走村串巷賣陶瓷器皿,換些糧食,或者銀子。無論是刮風下雨,春夏秋冬,兄弟們都辛辛苦苦,做著生意。他們和其他附近的商人接成伴,有時間,做生意走的很遠。聽老人們說,南到過武漢,北到北京,東到海邊,西到四川。一幫行腳商人,為了生活,一走就是幾個月,到了春節趕回家。期間有兵荒馬亂,強盜劫匪,他們都不怕;那時候,強盜劫匪也是有講道理的,對窮商人也不劫什麼。強盜劫匪主要是對付有錢人,就是所謂的後來叫的地主老財和資本家。 爺爺們,風餐露宿,行走在中原大地,和現在的電影故事情節差不多。經過了一段時間原始積累。他們用資金開始做起銀飾品生意。誌恒爺爺就會打銀飾品。那時候,女人的飾品,民間主要是銀器。這個生意做了一段時間。爺爺們就開始了食品生意。做食品生意的時候,到了民國. 誌恒聽老輩人講這樣一個故事,誌恒的大爺叫保德,保德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保德帶著弟兄們,將生意做的很大。保德在遠近是個很有身份的人,有一次,他娘想去看戲,他就背著他娘去看戲。那時候,女人是小腳,走路不方便。在看戲的路上,人們看到了,說保德,“怎麼背著娘去看戲啊,也不丟人“;他說,”丟什麼人呢?那是我娘。“過去女人,不管是那個輩分的女人,地位都低於男人,娘的地位也低於自己的兒子。所以人們這樣說,是說,他背了地位低的娘去看戲,是丟身份。可是保德不看重這些,他再有錢,也將生他的娘看的很重要。 家族有了一些資本積累,開始做是糕點生意,也叫果子鋪,起名“福聯恒”,這是家族在當時做的比較大的店鋪生意。清朝民國時期,走親串友,去彆人家,要帶些禮品,這些禮品就是果子。也就是今天的糕點油糖果之類。沒有彆的花樣。由於味道好,講信譽。方圓很多地方,都來這裡買果子。商業很興隆。家裡掙了錢。之後,家裡買了很多地,也蓋了很多的房子。一個大的家族,幾十口,四合院,常在一起吃飯。有錢,不多結婚年齡,誌恒爺爺,家裡還給她娶了童養媳。這個童養媳就是誌恒的奶奶。 日子不總是很順的,後來,發生了幾個事讓家產漸漸敗落。有一年,誌恒三爺家的孩子,被土匪綁架了,土匪要兩麻袋銀元不紮口,方可放過人票。家裡為了救孩子,就湊了錢將孩子救了出來。那個孩子就是誌恒的本家伯伯,他被關在地窖,放出來時候,由於受地窖的冷氣折磨幾天,也落下了腿冷的毛病。這次家裡破了大財。還有一次,就是日本人,打進中原,進了家門,將家裡的值錢的東西全部搶走,家裡被洗劫一空。錢沒有了,那時候,掙錢不是很容易的,要想攢錢那需要很長時間的。經過了這兩次打劫,家裡老底沒有了。爺爺們,孩子又多,為了生活,田地和房子賣了不少。這樣維持著生意的運轉。聽上輩人說,爺爺們也有不好地方,誌恒的爺爺就愛打牌,賭博。在賭博上,被其他地主老財贏去不少家產。 隨著國內戰爭的變化,解放軍來了,重新開始新的世界。打土豪分田地。實行農村生產隊製度,集體經濟改變了幾千年留下的規則。清朝消失了,民國逃到台灣。一個共產黨領導的天下帶來了新的秩序。 解放後,共產黨為了發展經濟,對當地的經濟進行了調整。因為這個地方,夏季容易被水淹,秋季的收成一直無法保證,政府決定將這裡的人,搬走一部分,當西北甘肅地區。誌恒的爺爺一家,不得不響應黨的號召去了西北。他們一家到了西北,也就是甘肅蘭州張掖一代。到了那裡有很多人家,但是,對那裡的氣候很不適應,過了一段但時間,有些人就吵著回老家,慢慢的有人回來了。看到有人回來,誌恒的爸爸那是在張掖上班,稍有些工資。掙了錢,慢慢的買車票將家裡人都帶了回來。 誌恒的父親是在張掖結的婚。誌恒的母親是蘭州人,不過老家也是河南的。經人介紹,父親母親結了婚。由於家裡窮,吃的不好,結婚五六年,誌恒才出生。誌恒是在河南出生的。那時候,家裡人都回來了。誌恒的老爺姥姥過去的日子不錯,當時,老爺還是軍官,姥姥還在那時候,做過飛機。這是姥姥最後給誌恒講的。老爺姥姥也吃了不少的苦。老爺姥姥的孩子們多,家裡過的很清苦。孩子又孝順的,還要不孝順的。這個家庭也是酸甜苦辣。一言難儘。上輩子人,過的真的很清苦。老百姓的日子真的很難。誌恒看到中國人在那個時候真的是苦的沒有辦法。 吃飯吃不飽,穿衣穿不暖。一年到了最後春節才能吃上肉,包上幾頓餃子。中國人,幾乎都是瘦子。農村人,皮膚黑皮膚黃。到了老了時候,走路彎腰。過早的就老了。住的也是條件很差。為了替補家用,誌恒爺爺在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做些小生意。誌恒的爸爸,也去給彆人刻章畫像。誌恒父親會美術。是個小能人。但是,受雷鋒思想影響,當了很多年的好人,沒有發財,最後隻是一個普通教師。民辦教師還當了很長時間。 家族的果子鋪生意停了。手藝被大爺的孩子掌握著。他們到了彆處做生意。一個本家的叔叔,將生意做到了武漢,廣州,後來到了南洋,香港和台灣。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