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自身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董卓一死,諸侯間的戰爭將瞬間爆發。
“先生所言極是,但我們若不隨他們去長安,又該如何抉擇?對我們來說,似乎沒有多餘的道路。”
劉備心中已有盤算,他們必須先壯大,才能奪取荊襄之地,整個荊州。
否則難以崛起,必須找個地方慢慢積累力量。
“此事我仍在思索,當前形勢對我們不利,畢竟我們沒有他們的底蘊。”
高遠歎了口氣,其實他也不想再忍受這樣的憋屈。
以他的才智,完全可以投靠袁紹或曹操,助他們迅速統一全國。
可惜的是,劉備缺乏金錢、武器、糧食,更彆提威望。
曆史上,劉備靠曹操逐漸發展,見過天子後才步步高升。
接著接手徐州,那時已達到鼎盛,最後敗於曹操,狼狽不堪。
然而,按照曆史的軌跡,這樣的發展太過緩慢。
"閣下,此事需速決,否則我們將陷入困境。"
劉備微微一歎,他的雄心壯誌雖熾熱,但現實嚴峻,自身並無顯赫背景。
能有今日之地位,已是難得的成就。
"或者,我們可以尋求劉表的幫助。在劉表的地盤,也許能找到一片容身之處,畢竟你們之間有著血緣聯係,對吧?"
提到荊州牧劉表。
此人並無宏大誌向,卻掌控著荊州這片戰略要地。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無疑將大大助益劉備的未來,更有利於他一統江山。
諸葛亮曾建議劉備奪取荊州,若非他偽裝的仁德,直接答應,此刻局麵或許大為不同。
然而,正是這偽裝的仁德,讓他錯失良機。 "他會接納我們嗎?如今各路諸侯各自為政,我若投靠,豈不會引起他的疑慮?"
劉備最憂慮的是劉表的接納。他去了荊州,劉表會如何看待?
他們是親戚,但親戚間往往矛盾重重,劉表是否好相處,尚無定論。
"主公,有些事不必過早憂慮,隻有親曆才能了解實情。您與他是表親,他怎能拒你於門外呢?"
劉表的荊州廣大,分劉備一小片土地,對他來說微不足道。
劉備以仁德聞名,許多人因此敬重他,信任他,如徐州牧陶謙,再者就是劉表。
他們都被劉備的表象所蒙蔽,他的仁德背後,隱藏著更深的算計。
劉備聞言沉思,微微點頭。
"主公,您亦以仁德著稱,我想劉表不會拒絕的。" 高遠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