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張著嘴,沉默。
鄧千秋則津津樂道地道:“爹,你不是愛讀書嗎?既是愛讀書,可否想過……參加科舉?”
“科舉?”鄧健一臉詫異之色:“國朝尚未開科舉吧。”
現在是洪武三年,誠如鄧健所言,科舉還沒有開始!
現在的朝廷命官,都是當初跟著朱元璋打天下,或者是前朝的舊官,不過鄧千秋卻知道,大明的科舉,應該很快就要開始了。
而這……也是鄧千秋的殺手鐧。
這就相當於,恢複高考之前,卻已有人提前得知了消息!而且鄧千秋還清楚,這高考準備要考的大致是什麼方向的內容。
後世的人都知道,科舉考的乃是四書五經,而且采用的是朱熹版的理學注釋,要知道,即便有人覺得皇帝可能開科,其實也難以猜到這大明的科舉要走什麼形式的。
譬如唐朝的時候,科舉側重詩賦。
宋朝的時候,則花樣百出,既有經史子集,也有詩詞。
即便同樣的經史,實際上,裡頭的偏差也是極大!
要知道人們雖口稱儒學,可實際上,儒學裡頭,不知分了多少派彆,從漢代的左氏春秋與公羊學的對立,到了宋朝時又出現了道學派,數學派,氣學派,理學派,心學派,事功學派以及經世致用學派等等。
到了元朝之後,因為上層的蒙古貴族們對儒學幾乎屬於放養的態度,使得這天下的儒學派彆更是多如繁星,大家對儒學的理解各有不同。
可鄧千秋知道最終大明的科舉會采用朱熹所注釋的四書,也知道科舉最側重的乃是策問。
這就等於趕在所有人之前,得知了高考的內容,以及要考的重點,而且還比所有人提前進行複習!
鄧千秋覺得隻要自己的爹夠努力的話,一定很有把握。
而一旦能夠科舉高中,金榜題名,畢竟那是大明第一場科舉,中了進士,這朱元璋要立木為信,固然他脾氣不好,隻要自己的爹不作死,自己父子二人,不到處去拉幫結派,這輩子應該吃香喝辣妥妥的。
鄧千秋越想越興奮,於是道:“就算現在不開科,可大明要收攬天下的英才,也遲早要開科,爹早做準備,又有什麼不好?再者說了,讀什麼書不是讀?爹,你放心好啦,明日我給你買書回來,你好好複習。”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寸光陰一寸金,千金難買寸光陰。從今往後,這就是我鄧家的祖訓了,爹,你要牢記在心。哎呀,時候不早,我該上值了。”
說罷,他匆匆穿了衣甲,急急忙忙地趕去點卯。
隻留下鄧健愣在原地,目瞪口呆。
他看著鄧千秋的背影,不禁苦笑地搖搖頭,輕輕歎了口氣。
似乎是在想著什麼心事,又或者是鄧千秋的一番話,讓他想到了一些舊事,於是就這樣沉吟了良久,口裡不由喃喃道:“科舉……科舉……哎……真的可以嗎?”
…………
兩封自鳳陽皇城而來的急奏,由急遞鋪的快馬,火速送至南京通政使司。
這是皇子的家書,通政司不敢怠慢,立即傳遞入宮。
巍峨的南京紫禁城裡,此時晨曦灑落在那如臥龍一般起伏的金色琉璃瓦上,散發出炫彩的光芒。
在這光芒之下,則是一處偏殿,偏殿裡,一個宦官匍匐在地,紋絲不動。
端坐著的,卻是一個麵色略黑,相貌堂堂之人,他頭戴著金絲翼善冠,身披大紅雲龍紋理的絳紗袍,此時他的濃眉微微一凝,突然揮手:“退下。”
“是,奴婢遵旨。”小宦官躡手躡腳起身,碎步退去。
朱元璋起身,他身材魁梧,龍行兩步,道:“鼎臣,現在的孩子,真是不曉事啊,朕若是不懲罰那兩個小子,他們再不痛改前非,將來還不知會成什麼樣子!庶民之子若是頑劣,至多也不過害了他們一家。可天子的兒子,頑劣不堪,則要害死一路的百姓。”
被朱元璋稱呼為鼎臣的人,乃是中山侯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