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桐沒得辦法,隻好陪著青蓮走一遭。
在路上,青蓮說他感應到一個地穴,雖然地眼已經化成了風水,但有枯木逢春猶再發的運數含在裡邊,蘇青桐總算有了些興趣。
中午的時候,漫天的霧都散得差不多了,豔陽高照,是一個極好的晴天。
蘇青桐隨著一幫人走著走著有些熱了,但也終於到了玉筆峰。
古墓從外邊看著很普通,周邊砌著的石材長滿了厚厚的青苔,一塊被風侵蝕的青麻石大墓碑上雕刻了“蘇公發財大人之墓”幾個魏體繁文。
墓碑的右下角還有幾行小字,應該是墓主人兒孫的名字,但都已經模糊,隻能夠連猜帶蒙辨認出幾個似而非的字來,總之都不得要領。
蘇青桐心想,原來這個古墓的主人跟她一樣姓蘇,會不會是她蘇家的祖先。
但這個猜測很快就被推翻了,她記得爺爺說過,爺爺的爺爺跟著他的祖父是嘉慶年間從外省逃荒來這邊,那個時候,這邊人煙稀少,到處都是荒山野嶺。
爺爺的太祖爺爺就帶著兒孫們開拓荒山野嶺,這才有了後邊的安居樂業。
而蘇發財的墓卻建於康熙年間,在時間上不合。
此時,墓地已經被完全挖掘,露出滿是塵土的墓坑,有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在裡邊翻找,也找到了幾件被盜墓賊遺漏的珠寶玉器。
蘇發財的屍身就光禿禿的丟在一邊供人欣賞,肌膚看著越來越黑,隻用著幾塊破碎的衣襟掩蓋著,一陣山風吹來,露出了光溜溜的身體,有年輕的女人尖叫著躲避開去,大家就嘻嘻哈哈的打鬨成一團。
蘇青桐想要靠近墓坑,卻被大隊乾部拉著繩子擋住,隻得探頭探腦的看著在墓坑裡邊翻找東西的工作人員,隱約聽他們說,這次損失有些嚴重,看樣子是要立案調查。
從屍身嘴裡挖走的珠子終於找回來了,裝在一個金屬箱子裡邊。
青蓮用意識偷偷告訴她,說那顆珠子價值連城,世間少見。
蘇青桐嚇了一跳,有些不敢相信,在這麼一個貧瘠的地方,怎麼會出現這麼罕見的珍寶,不過又想,如果不是寶貝,又怎麼保得住墓主人幾百年的屍身呢。
青蓮說這個墓中埋的人不簡單,是人家藏拙了。
考古人員翻找了半天後走了,大隊乾部留下三個看守的村民也離開了,說是要去尋找蘇發財的後代。
他們並不敢隨便安葬彆人的祖宗。
葬得好就好,葬得不好,人家後代找上門來,說你把人家的祖宗葬了一個白虎地,害得他們不發財,害得他們誰生病死了,這些都成了是非,非得找你討個說法,那就吃不了兜著走,隻得自認倒黴了。
屍體就這樣擺在墓坑外邊,被看熱鬨的人群翻了幾個邊,看熱鬨的人過足了眼癮後,加上呆的時間久了又渴又餓,就三三兩兩的離開了。
蘇青桐正要走。
青蓮突然說:“主人,你去找一付棺木,再找幾個做道場的人過來裝殮他。”
蘇青桐不解的問:“這不是有政府管嗎?關我什麼事?”
青蓮說:“你聽我的沒有錯,會有好處的。”
蘇青桐狐疑的看了空間的青蓮一眼。
她記得前世,蘇發財這具屍體放了好幾天,還淋了一晚的冷雨,最後實在沒有人理,山下的村民就用一床席子裹了隨便挖個坑給埋了,總算是入土為安吧。
後來有人說起這件事情都感到歎息,說埋蘇發財就跟埋條狗似的。
蘇青桐當時聽了頗感幾分淒涼,想到這具古屍活著時隻怕也是個人物,哪裡知道他的屍身會在幾百年後遭到這樣的淩辱。
蘇青桐並不在乎安葬蘇發財的這幾個錢,就去找山下的大隊部協商。
她知道前世的事情,知道蘇發財後來並沒有後代認領,就對大隊乾部說,她也姓蘇,或許是蘇發財的後代,所以願意出錢安葬蘇發財。
大隊部對於祖宗這個說法不感興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終於有人出麵料理這樁事情了,總之是解決了他們的大難題,如是,自告奮勇的幫著她張羅起來,還讓住在山下的村民們幫忙做事。
大家就齊心合力的忙碌了起來,找來了幾個道士吹吹打打,又另外買了壽衣壽襪壽鞋給蘇發財穿上,買不到的就請山下的村婦趕製了出來。
蘇發財總算是沒有光著身子任人參觀了。
村民們幫著買了油氈布搭起了棚子,又砌起了做飯的土灶,又借來了鍋碗瓢盆,又從農家買來了豬殺,又在水庫網了魚,又在附近村裡買了雞鴨,總之是熱熱鬨鬨的辦起了後事。
不一會兒,荒山上人影簇動,大家呼三喝四,少了些陰森之氣,居然還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野炊活動。
蘇青桐跟請的地仙在帳篷裡邊商量看墓地的事情,她不記得前世的蘇發財後來葬在哪裡,不過,青蓮的意思是最好葬在原處,為了這件事情,差點跟看墓地的地仙吵了起來。
地仙說那已經是不祥之地,再把蘇發財葬回去,隻怕會帶給蘇青桐這個後人凶兆。
但蘇青桐堅持己見,最終也隻得聽從了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