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趙雲祭奠(2 / 2)

一種是利益至上的利己主義,也是生存主義,亂世活下來並且維護好自己與家族利益是最重要的,其它的無所謂。許攸,曹操,袁紹,等等都是這種人。

而這種人占據了絕大多數。

第二種是理想主義,心中充滿忠義之道,有著追求理想的寶貴節操。趙雲,關羽,沮授,等等是這種人。

這種人的比例很少,鳳毛麟角,且每個這麼想這麼做的人都是一個傳奇。

第三種是避世主義,這其實也是一種生存主義,隻不過他們這種人的生存之道是在亂世避世,躲避紛爭,也不想出仕為官。司馬徽,黃承彥,初期的司馬懿都是這種人。

不過這第三種人一旦出仕往往就會變成第一種人。畢竟為了活命和安全最初這些人是連官都不做的!然而一旦逼著這些人出仕當官,他們也會為了生存千方百計的活下去,手段自然是殘酷和陰險的。

在重兵把守的一處營帳內,公孫瓚的棺槨靜靜停放著。營帳外掛滿了白幡,隨風飄揚,顯得肅穆莊嚴。內裡的火盆中燃燒著熊熊火焰,照亮了整個營帳,投下陰影交錯的光影。兩個老兵站在一旁,手持紙帛不斷往火盆裡投放,為公孫瓚守靈祭奠。

陰風陣陣,寒意襲人。趙雲身穿甲胄,裹著麻孝之衣,臉上帶著沉痛和哀傷的神色。他緩步走進營帳,腳步輕柔卻又堅定。在這肅穆的氛圍中,他顯得格外沉穩和莊重。

趙雲走到公孫瓚的棺槨前,雙膝跪倒,以君臣之禮開始叩拜。他閉上雙眼,默默地為公孫瓚祈禱,祝願他在九泉之下安息。同時趙雲悲從中來,數年的效忠與跟隨,他與公孫瓚有著很深的情感羈絆。

趙雲心中此時情感複雜,一方麵緬懷這位舊主,畢竟公孫瓚對他有知遇之恩和提攜之恩,趙雲領兵打仗的本事都是跟著公孫瓚曆練出來的;一方麵又感到懊惱和惋惜,他原以為公孫瓚會十分信任自己,絕不會因為袁尚給自己送禮送官就懷疑自己的忠誠,可是他錯了;另一方麵,他的內心深處又產生了對袁氏一族的仇恨,是他們這對父子設奸計害死了公孫瓚;然而當這種想法剛一出現,他卻又被腦海中那位一直向他獻殷勤的袁尚的笑容所占據,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袁尚如此待自己,總不能去做傷害他的事情吧。

一念及此,趙雲又想起來過往種種,總之自己欠下了袁尚巨大的人情,甚至可以說是一條命。而袁尚在冀州時,也不曾對自己下黑手,他若想殺自己,自己根本無法逃離冀州,不但如此袁尚還大老遠的相送。這幾份人情壓得趙雲喘不過氣來,總得報答他才好。可是趙雲又不願意委身於殺舊主的袁氏集團。

於是趙雲在公孫瓚棺槨前默默發誓,自己絕對不會投靠袁氏集團,待自己報答完袁尚的恩就會離去!

一陣陰風刮過,吹得火盆中的紙帛掀起一陣灰塵來,在空中卷了一個圈,吹走了。

遠處的許攸和張合看著這一幕,不免覺得有些脊背發涼,許攸更是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場景即便出現在袁尚穿越前的現代也夠瘮人的。國人對鬼的敬畏和恐懼是數千年的傳承,刻在骨子裡的,無關迷信。

趙雲心中坦蕩,即便真的有公孫瓚的鬼魂,他也不怕,他隻遵從心中之道義。

祭祀結束,趙雲轉身準備,卻被許攸和張合禮貌的邀請他到軍營中一敘。

趙雲也不是扭捏的人,他既然想報答袁尚的恩情,在這裡直接通過許攸和張合再好不過了。

於是趙雲和二人來到許攸的帳中敘話。

許攸命人奉上酒菜,趙雲既然是袁尚看重之人,自然是要禮遇的。張合倒是十分看重趙雲,因為他早就從文醜處聽聞趙雲槍法之高超,而在四公子會時趙雲與西涼馬超的比槍更是被傳為佳話。所以張合十分想結識趙雲,共同切磋一番槍法。張合是刀槍雙修的武將,但本人更喜愛鑽研的是槍法。

三人把酒卻並無言歡之意,趙雲臉上意興闌珊,頗有愁容。

張合與許攸對視後開始說正事:“雲公子今日祭奠舊主公孫瓚,膽魄和忠義之心張合十分欽佩。敢問雲公子今後如何打算的?既然公孫瓚已經不在了,何不投奔我家主公?三公子在,雲公子一定可以高官厚祿的!”

趙雲聞言麵無波瀾,好像他早就料到張合會這麼說。他平淡的回答道:“公孫瓚乃吾舊主,若我轉投殺死舊主的諸侯,我趙雲豈不成了悖主之人?而世人也必將把我當成三心二意的小人。所以大將軍處,雲是斷斷不會投靠的!”

張合與許攸沒有想到趙雲的拒絕會如此直白!甚至有些不講情麵。

張合不死心,又勸說道:“雲公子不再考慮一下?我家主公雄才偉略,北方三州已經平定,且主公的三公子又與閣下交好。雲公子又何必在乎世人的眼光呢?何況跟隨我家主公和公子將來一定有數不完的功業可以建立!”

趙雲聞言搖搖頭:“大丈夫立於天地間,不僅僅是要建立功業,而要堅持心中之信仰。當初董卓在時,追隨董卓也可以建立功業,但天下人討伐之。追隨董卓之武將謀士大多是慘淡收場。隻有一個呂布反把董卓殺掉,成了天下第一反複小人。”

張合聞言心中不快,趙雲這可是把袁紹暗比為董卓,甚至有點把袁尚比作呂布的意味。於是張合不再說話。

許攸聽了半天,隱約有個猜測,於是試探道:“雲公子誌向遠大,那麼在天下諸多的諸侯中,雲公子認為哪個諸侯最符合雲公子心中所想?”

趙雲此時飲下一杯酒,隨後借著酒氣說道:“雲認為當今天下唯有劉備劉使君心係天下,情連百姓,且為皇室正宗,乃是當世仁德之典範。當初反董卓劉使君身先士卒,後來幫助孔融劉使君義薄雲天,再有陶謙三讓徐州,無一不說明其高風亮德,節操如璧!若投到他麾下,自然可以做一番憂國憂民的大事業來!”

許攸心中罵了一聲娘,暗忖道:娘的!吾就猜到是劉備這個大耳賊!吾就說聽趙雲說話帶著一股憂國憂民的蠢勁,似曾相識過!過去吾曾聽劉備講過這些類似的大道理。沒想到趙雲竟然會信這一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