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劉徹登場:乖孫、逆子、渣男和千古一帝!(2 / 2)

曆經此難,不到二十歲的劉徹看到了朝堂鬥爭的複雜,明白了皇帝並非無所不能的道理。

他想要當一個無所不能的皇帝,但是時機尚未成熟,他必須要韜光養晦。

後來,竇太皇太後死了,信奉黃老道學的朝臣們也垂垂老矣,逐漸凋零。

但是,朝堂卻並沒有平靜,新舊勢力輪流登場,爭權奪利。

竇太皇太後的堂侄魏其侯竇嬰、王太後和她的弟弟田蚡、館陶公主和陳阿嬌,還有黃老道學的遺孓……

他們捉對廝殺,連橫合縱,劉徹這個天子竟然成了個夾縫裡生存的孱孫!

劉徹能直接插手的朝政不多,隻能曲線迂回,另起爐灶。

搜尋許久之後,他仍然把目光轉到了儒學上,他要借助儒學“禮”的理念,來塑造天子在帝國中無上的權威。

元光元年,劉徹下詔,令天下推薦賢良文學入宮對策,六十多歲的博士官董仲舒來了。

在這宣室殿裡,董仲舒獻上了自己親手抄錄出來的《春秋公羊傳》。

劉徹對這個老儒留意許久了,所以他隻是拿起此書翻開了片刻,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董仲舒就是那個能幫他樹立天子權威的人。

之後,劉徹連續三次對董仲舒進行策問,收獲頗豐。

“君權天授”“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大一統”“天人感應”“陰陽災異”“以德治國”“春秋決獄”……

每一種理念,都像是一塊巨石,可以拚湊成一道石階,幫助劉徹登上人間的頂峰,成為掌握實權的皇帝。

於是,劉徹罷各家博士,立五經博士,並以儒經取士,推行儒家禮製服侍,明確君臣等級差異……

竇嬰和田蚡等人在爭奪權力,而劉徹卻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改變人心。

如今兩年過去了,有為而治的儒學在大漢的人心裡冉冉上升,無為而治的道學江河日下。

潛移默化中,朝臣黔首越來越認可天子的權威,劉徹開始嘗試著建功立業。

去年的馬邑之圍,就是劉徹的一次嘗試。

雖然最終無功而返,卻並沒有讓他氣餒,反而讓他看清了一件事情:要在外建功,先要在內掌權。

於是,劉徹重新開始蟄伏起來,等待著這樣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將朝堂各方勢力一掃而空的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