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魚乾作價三兩銀子一斤,一千斤即三千兩,而大莊子的桃花魚絕對不超過一萬斤,折算起來,竟然要三百文一斤還多,而市麵上的魚也不過幾十文一斤,隻有鱸魚、鱖魚等稀少又特彆鮮美的魚才會超過一百文。
這樣明顯虧本的買賣,喬嵐卻同意了,但有一個條件,曬魚的場所選在大莊子,她受不了那個味兒。
稻花魚,顧名思義,吃稻花長大的魚,較之一般的魚,不但肉質細嫩,且味道鮮香,蒸煮熬湯都是上品,做辣魚乾也是極好的。稻花魚個頭不大,普遍隻有巴掌大小,兩三條才一斤重,西岸和大莊子上的魚加起來,大約兩萬斤,做成魚乾,會有一萬斤多一點。
西岸開始捕殺稻花魚,抹料後醃製到木桶裡,然後運往曆山縣楊家大莊子,等入味後晾曬成乾。
西岸彌漫著濃重的魚腥味兒,人站在遙水河東岸,也能聞到。旁人隻當喬家宰殺水渠裡的魚,隻是奇怪,到底有多少魚才能惹出這麼重的味兒,還有喬家殺這麼多魚做什麼,卻不知西岸裡,長工、護院和長工殺魚殺到手抽筋,一連三天,才把魚處理完畢。
幸虧西岸大宅建得高,味兒去到上麵,已經淡去不少,否則,聞不得魚腥味兒的喬嵐估計回五裡鎮住幾天。
從七月下旬一直忙到八月中旬,西岸大動作連連,旁人不是一無所覺,想要探究,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當豈國的秋收正式啟動,西岸的秋收卻已經告一段落,然而,事情還沒完,番椒已經進入豐收期,每天都需要采摘晾曬。
忙著這麼久,喬嵐有點過意不去,通過俞大拿透露出秋收後每人都可以多領一份月錢。
消息一出,原先累到不行的人仿佛吃了靈丹妙藥一樣,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乾活更有勁兒了。
話說趙地主跟風種下好幾畝番椒,眼瞅著已經開始掛紅,下一步卻不知怎麼走,要是找不到出路,便白瞎了。他與唐文強套了幾次交情,才知道番椒大有作為,除了醃製辣白菜,還可以做菜,可以做成醬料,如此這般,不一而足,隻是這些做法,都是喬家自己鼓搗出來的,旁人不得而知。
趙地主一邊想方設與喬嵐交好一邊暗恨她捂得太嚴實。
隨著喬家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喬家,遞過來的請柬也越來越多。陳月牙掌家後,幾次代表喬家出席,總有那麼幾個夫人或小姐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為難她。趙慶麗曾仗義執言,幫陳月牙解圍,兩個姑娘也因此成為朋友。
本就無意搞壟斷的喬嵐順勢還了趙地主一個人情,告訴他一些番椒的奧義,尤其是做菜方麵。
趙地主如獲至寶,找了幾個廚子,專門研製番椒菜式,還真研製出好幾道菜肴來。他專門把廚子拉到青山村的宅子,做了一桌菜,請喬嵐去品嘗。
聽說有好吃的,鄭神醫死活要一起去。
剛出北橋門,遇上封啓祥……
無賴之所以稱之為無賴,常人根本奈何不了,喬嵐到趙地主在青山村的宅子時,旁邊跟著老少兩個拖油瓶。幸好趙地主也不介意,對於封啓祥的到來,他恨不得舉雙手表示歡迎。
八個新菜式都有番椒的蹤影,紅燒桂魚、香辣豆腐、爆炒雞丁……一道道,擺了一桌,像極了後世的川菜……
看著這些似曾相識的菜肴,她有點晃神,想起她的姥爺華擁之。華擁之是四川人,受他影響,喬嵐也很喜歡川菜。
喬嵐帶著品鑒的心理開始品嘗,這幾道菜與真正的川菜相比,還差了一截兒,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色香味能做到這份上已經相當不容易,挑剔如封啓祥也吃了不少,更彆說吃貨鄭神醫。
上好的女兒紅開兩壇,一時間,觥籌交錯,賓客儘歡。
席後,自信滿滿的趙地主再次從喬嵐口中得到好評後,開誠布公地講出他的想法。本來他想將這幾道菜引薦給一些酒家,借此賣番椒,但真正品嘗過這幾道菜席後,他改變主意,決定開酒樓,專門賣番椒菜式……
川菜館?!喬嵐暗自納罕,覺得趙地主也是個人才,竟然能想到這麼一個主意。趙地主的酒樓一開,自己也會時常光顧也說不定。
她正要恭祝趙地主旗開得勝,生意興榮,他便扭轉話題,邀她一起入夥,開這個酒樓。今晚,品菜還是次要的,與喬嵐合作才是趙地主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