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買下西岸(2 / 2)

穿越之一路逍遙 北獄 4679 字 11個月前

喬嵐出了充當飯廳的東廂,便看到侯在二門的方小勇,暗道:是個懂規矩的小子。她跟著方小勇出了二門,就看到兩個一米高的大水缸“巍峨矗立”在前院。她初略看了看,個頭夠了,也夠結實,問了價錢,便爽快地給了二兩銀子方小勇,讓他去付錢。

方小勇出門一會兒就回來了,將店家找回的五百個銅板交給喬嵐的同時,還告訴喬嵐沙子到門外了。方小勇手裡還拎著一個小袋子,是給喬嵐看的“樣品”。

喬嵐很意外,這次交代方小勇辦事,他完成得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她一直覺得方小勇有待磨礪,可是從這次的事看,他老練得很,無論是他沒輕易進內院,沒讓她見著外人,還懂給她看“樣品”,而且懂得益及患難之交,這些無一不讓她驚歎。喬嵐不知道,除了義氣這點,其他都是老乞丐剛剛就事論事,提點方小勇的,那才是真正的老江湖。

方小勇小袋子裡的並不是純沙子,而是泥沙,正符合喬嵐的要求。單純的沙子不涵水,也不涵養分,不利於作物生長,她本來還打算讓方小勇接著幫她弄泥土,把泥和沙混合在一起,這下子倒省了不少功夫。喬嵐回到內院,讓方小勇安排人把大水缸移到外院正中央,並泥沙倒進去。

楊應天在筆記本裡用紅筆特彆強調,切開的紅薯很容易爛掉。雖然喬嵐很想知道她手中是哪種番薯,她不喜歡生吃番薯,但香甜的烤紅薯和甜糯的番薯乾另當彆論。不能切開,喬嵐隻能滿心期待這珍貴的薯種是黃心的了。

把兩個冒牙的番薯分彆埋進特意打造的巨型“培養皿”,喬嵐鬆了口氣,隻不過,她總覺得自己考慮得還有所欠缺,隻是一時想不起來倒地缺了啥,便也不多想了,回屋繼續研讀她的寶典,哦不,是楊應風寶典。

當晚,俞大拿歇在縣城,並未回來。話說他一出門就雇了車,一路讓車夫趕得飛快,傍晚時分到了縣城,他運氣也好,到了縣衙整好遇上外出剛回來的新任縣令祝岐山。

祝岐山是離曆山縣三百公裡之外的瓊水縣人士,隻是個舉人,會試成績不理想,便也不欲再考,娶了瓊水縣大戶之女呂苗苗,老丈人給他捐了個官。他會試成績雖不理想,可有一番做出一番大事的雄心壯誌,尤其是他的官還是捐的,在這種前提下,他迫切想做出點成績讓人看。

祝岐山進了縣衙,便令人把俞大拿帶進去,親自過問他的事宜,知道俞大拿竟是要買荒地,他奇了,這荒地如何買賣?

俞大拿當然不會向祝岐山坦白一切,隻埋怨自家主子不懂事,怎麼勸都不聽,硬是要買下那一大片沒用的荒地。

對縣令的政績考核,人口和土地這兩方麵的增減尤為關鍵的部分,祝岐山對曆山縣的土地也做過了解,對於青山村遙水河西岸的事也有所耳聞,這大大八畝的土地在十幾年前還是良田,逐漸荒蕪後,最終被劃歸荒地,就因為這丟掉的八百畝,當時本應上調的縣令隻能平調,說來也實在無辜得很。

經過這麼多教訓,如今還有人敢去開墾,不但要開墾,還要提前買下,要知道,這地契一立,就算是上檔了,不管最終開荒成不成功,相應的稅都是要交的,這麼一算,不就是傻子扔錢玩兒嘛。

祝岐山對俞大拿的主子很好奇,多問了兩句,俞大拿故作神秘地說主子背後的人身份有點敏感,讓祝岐山幫忙保守秘密,非但沒告訴祝岐山實話,還擋住了他查到主子的身份後可能引發的麻煩。官以文書為證,地以契為證,田地買賣隻要銀貨兩訖,其實無須對買主驗明正身。也是祝岐山非要親民,讓俞大拿膽子也肥了些。

祝岐山還真沒怪罪俞大拿語焉不詳,反而寬慰了他幾句,但隻字不提讓他回去勸勸那位頭腦發熱的主兒,雖然他很想本著“為民辦實事”的宗旨規勸幾句,但又怕真的點醒了俞大拿,增加幾百畝田地的政績誘惑,令他難以啟齒。

祝岐山想早點蓋棺論定,而俞大拿也急著將事情定下,兩相宜的情況下,談話進度很快。祝岐山良心大發,整個兒青山村遙水河西岸作價八百兩,除了附送西岸的兩個山頭,還按照最低等的山地收稅,並承諾他在職期間不會對西岸的土地重新評級。這條件優惠得俞大拿差點破功,好在他麵癱已久,即使喜出望外,臉上也可以不動聲色,當初掏銀子付清。

祝岐山安排了八個衙役明天一早跟俞大拿去青山村丈量土地,按說這原就有記錄,本無需再去丈量,可祝岐山說已經劃歸荒地了,還是按程序來,再說都陳年舊事了,翻箱倒櫃找舊檔,還不如重新丈量一番。

俞大拿總覺得縣令大人的笑容有點小詭異。

臨出門,俞大拿回頭瞥見縣令大人跟明天領頭的衙役柳土發竊竊私語,柳土發不住點頭,兩人周圍彌漫著一股陰謀的氛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