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幾個月前,他們討論的還是,楊憲口中的新稻種的畝產產量是否真的能夠做到翻翻。
雪花鹽一事之後,對於楊憲,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已經達成了共識,隻要今年揚州能夠正常秋收,產量哪怕隻是增長一點,他們也會找個由頭,不會治楊憲的罪,同時也能順便堵住眾大臣的悠悠之口。
可哪曾想到,楊憲直接給他們來了一個王炸。
我的乖乖,畝產產量整整翻了五倍!
沒能比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更加明白其中代表的意義。
聽著兒子朱慡的彙報,朱元璋竟然有些走神,腦海裡莫名回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濠州鐘離太平鄉,孤莊村。
當時村東頭有一戶最窮的農家,家主叫做朱五四。
古時候,人再窮也要生孩子。
因為孩子就是勞動力,十歲出頭的便已經能下地乾活了,再小一點的,打打豬草喂喂家畜,也能為家庭減輕不少負擔。
這朱五四也一樣,一連氣連男帶女就直接生了八個,名字從重一到重八。
奈何元朝末年,連年饑荒,八個孩子直接餓死了六個。
又趕上元廷橫征暴斂,朱五四直接給當地收稅的官吏給逼得上吊自殺,他的妻子也緊隨而去。
留給朱重八和他二哥隻有十三顆稻種!
這些稻種曾經是他們一家子的希望。
直到今天朱元璋都忘不了,當時他二哥和他講的話。
“這是咱家最後剩的一點稻種了,八弟,你把它做粥喝了吧。”
十三顆米粒,隻有十三顆啊。
隻有朱元璋自個兒明白,那年月,要是他們家能吃上一口飽飯,他也斷然不會造反。
正是這十三顆米粒,讓朱元璋一步一步最後走到了今天。
因此建國之後,他就把安農、興農、養農放在開國後的第一要務。
朱元璋不想在他的大明朝,再見到一個自己誕生。
“好,好,楊憲乾的好啊!”朱元璋一連說了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