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紅樓問世(2 / 2)

不談這邊被關小黑屋,痛並快樂著趕工的胡瑞。

楊憲這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寫作”,紅樓夢已經完成了不少篇幅。

之所以一直拖到現在都沒有將其發布問世,楊憲是在等。

眼下明朝出版書籍讀物途徑主要分為官刻、坊刻兩種。

朝廷為了服務於科舉,培養人才,會專門設立例如國子監、以及之後設立的司禮監等機構,掌管國家的圖書教育事業。

國子監是明代的最高學府,刊印了大量官方書籍,多流通於官員和官營學府之中。

各地的布政司也會涉及圖書業。

除官營出版社之外,民間和私人也經營著不少書廠,坊刻指的便是這些書商。

楊憲出版紅樓夢,卻並不準備用以上提到的兩種方法。

從唐朝的雕版印刷,再到後來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印刷技術一直發展到明朝,其工藝已經非常先進,領先世界數百年。

一直到四百年後,德國人古登堡,在吸收了各種印刷方法後,做出了突出改進,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機。

穀登堡創建鉛活字印刷術大約在公元1440~1448年,雖然比畢昇發明泥活字印刷術晚了400年之久。但是,穀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進、脂肪性油墨的應用,以及印刷機的製造方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是奠定了現代印刷術的基礎。

楊憲直接用大明現在發達的印刷技術,在文明科技係統裡進行推演、發展。

雖然機器印刷與活字印刷兩項技術前後差了幾百年時間,可其間大多數時間都浪費在我國印刷技術傳到歐洲這一過程,因此實際上技術壁壘並不堅固。

有大明的印刷術基礎在,楊憲用了很少的功績點,便將印刷機的科技點亮。

點亮科技之後。

楊憲這次選擇直接從係統裡兌換出一台鉛活字印刷機,7000個常用漢字的鉛合金活字,以及需要用到的脂肪性油墨。

相比於活字印刷。

機器印刷不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還能實現更高精度的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