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現在除了學校的行政管理外,兼著教學算學課。
可他在上課第一天,就出了糗。
學生們寫的那些字符,他壓根就沒有見過。
這第一堂課,反而成了學生們在教老師。
好在李進聰慧,再加上有著深厚的算學功底,很快便是領悟了這個所謂阿拉伯數字的訣竅。
他拿起一本學生的課本,翻看了幾頁,是越看越心驚。
能夠寫出這樣課綱的人,在李進看來簡直是天才。
其在算學上做出的偉大貢獻,絲毫不亞於那些寫出《九章算術》、《周髀算經》、《孫子算經》的哲人先賢。
李進徹底收起了最後那一絲,所謂的讀書人的高傲,開始徹底投入到揚州國立小學的工作當中。
朱元璋做事情向來都是雷厲風行的。
在得到朱標和朱樉彙報的第二天,便決定大力支持京揚軌道列車的建設。
按照楊憲的規劃,每百裡路設一個站點,揚州到京城一共設八個站點。
每站都修有20米長站台,12間站房,備有馬廄、馬匹、飼料、水井等,還配有負責車輛、軌道維修和裝卸人員。
同時每個站點還需要配一個日常負責巡視車軌是否完好的哨兵。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這邊軌道列車製造如火如荼進行。
另一邊,大明建國後第一次恩科,也終於要到來了。
負責此次出題的人是太子朱標。
對於要出什麼考題,朱標十分糾結,經過前些日子楊憲的那一番教導後,他很清楚,想要選拔出真正實乾之才,就不能和以前一樣從既定的四書五經裡麵選題,肯定要來點具有實際意義的題目,方能考察出所選之人是否真的擁有經世致用之才學。
經過這一兩年時間與楊憲接觸,尤其是之前親身經曆過那次救災之後,朱標心中無比清楚隻知道死讀書的讀書人,救不了大明。
朱標不求再選出來一個楊憲。
他隻要求此次恩科選拔出來的人才擁有楊憲十之二三才乾,他就心滿意足了。
按照之前楊憲給的科舉改革規劃,這第一屆,選拔的是綜合性人才。
出的考題,是策論。
之後便開始采用楊憲定下的“量才而用,專業取士”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