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全本免費閱讀
第121章沉默,沉默,還是沉默
李進看著眼前的考題,整個人頓時就傻眼了。
他先是下意識放下手中的考卷,擦了擦眼睛,然後再看一遍。
確認自己沒有看錯後,李進心裡開始為先前那位因為夾帶被取消考試資格的仁兄感到不值了,要是知道這次科舉的考題,那位仁兄非得氣吐血不可。
就眼前這些考題,就算是放著給他抄,他也沒有地方抄啊。
誰還會冒險去夾帶啊!
回過神來,李進開始認真審題。
第一題:
如果你是去年三晉之地的一個縣令,麵對災情時,你會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緊扣時事的一道題目。
這是要將自己代入縣令視角嗎?
經過短暫的震驚後,李進此時已經完全回過神來,畢竟此時的他已經經過了楊憲新學的洗禮,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很快。
李進認真想了想,單論選拔人才角度出發,這個問題確實要比以前那些四書五經題目立意要來得更高,更有實際意義。
這題目看似不難,可要是沒有足夠的底蘊積累,是絕對答不上來。
很多讀書人,怕是連什麼叫做真正的災情都沒有深刻體會,他們對災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易子而食這鮮血淋漓的事實,在他們眼中也隻是四個輕飄飄的字而已。
無法認識到事情的嚴峻,同時也看不清自己。
這道題不僅要求考生認清災情的嚴重性,同時也要清楚知道自己身為一個縣令究竟能夠做到些什麼事。
相比於李進。
其他人反應就沒有這麼快了。
這個考題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這種突然變化的問答方式,讓大部分考生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因為這對他們的慣性思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我還沒當縣令呢,又怎麼知道麵對災情縣令該怎麼做啊?
雖然大多人都是想當然的答案。
不過起碼這一題,考生們還不至於無從下筆,一二三總是還能寫得出來的。
第二題,就更加不友好了。
如何快速實現國庫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