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全本免費閱讀
第126章大明榜樣
朱元璋為了表現自己的專業性。
他親自走到這三筐稻穀前,用他剛才講的方法進行試驗,就這麼一插、一捏、一聞,朱元璋臉上揚起燦爛的笑容,拍了拍手,開口笑道。
“我眼前這款稻穀重約百斤,顆粒飽滿,稻香濃鬱,產地是揚州!”
說著,朱元璋又走到另一筐稻穀前,依樣畫葫蘆,然後開口道:“這款稻穀是陳穀,聞上去,黴味撲鼻。百姓之家,絕舍不得把自個的糧食給擱壞了。所以啊,像這種稻穀它大多來自太倉。”
朱元璋拍了拍手,走到最後一筐稻穀前,伸手抓起一把稻穀,開口解說道:“這筐穀子啊,是從軍倉抬來的。這一筐穀子裡摻有大半的糟糠殼子。”
朱元璋麵色一沉,將手中的稻穀,給扔了回去,冷哼道:“重不到九十斤。”
在聽了朱元璋的話後,胡惟庸立馬變了臉色,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不過他隱藏的很好,震驚之色轉瞬即逝。
他本以為,這三筐稻穀是朱元璋隨意弄來,讓士子們辨認的,可沒想到這些稻穀卻來自這些地方。
拋去揚州不論。
太倉是大明的糧倉。
而軍倉是發給軍士們糧餉的糧倉。
這兩個無論是哪個都是重中之重,可偏偏,來自這兩個糧倉的稻穀都非常差。
大殿下很多官員,當他們聽到其中兩筐稻穀分彆來自太倉和軍倉後,終於看出了其中門道。
他們眼神閃爍不定。
恐怕有些人要遭殃了。
朱元璋接著開口道:“咱今天讓你們辨認眼前這三筐稻穀,不僅僅是要告訴你們,要重視農業。更是要告訴你們一些做人為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