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稅製改革!(第三更)(2 / 2)

開篇便是稅製改革!

這也是為什麼,他的考卷能夠從眾多考生考卷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對於兩宋,國土麵積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從兩宋向遼金稱臣,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東亞各國的宗主國,人口總數也在1.5億以上,遠超兩宋時期。

看上麵的對比,明朝的財政收入應該遠高於兩宋時期才對,但實際上根據兩朝當時的米價核算,兩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明朝的數倍。

這也是朱標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稅製比較複雜,現在有匠役稅、田賦、徭役、礦稅、關稅等等。其中稅收最主要的來源是田賦,即對待田賦,按畝征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兩季征收。”李進開口說道。

這點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他們要聽的不是這個。

李進繼續開口說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兩種,其中官田稅重數倍於民田。”

民初時,官田稅重到什麼程度?

哪怕風調雨順,租種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稅後,所剩不過半年的口糧而已。

老百姓賣兒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會出現逃亡拋荒的情況。

官田被拋荒,朝廷自然也就沒有稅收。

李進開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為降低官田賦稅,刻不容緩。如果單純隻為充盈國庫,而一味加大官田稅賦,無異於是殺雞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官府,官府將土地租給農民,官府除了正常賦稅外,國家還會額外征收地租。那麼,由於官田的地租和田賦兩者合二為一,因此官田賦稅較之於其他形式的田稅,才會重這麼多。

“那麼民田呢?”朱標開口問道。

李進答道:“民田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民田僅十稅一,負擔輕很多。可如今已經出現大戶兼並土地的跡象,而且這個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趨勢方向發展。大戶們自有各種方法逃避稅賦,“逃田”、“詭寄”、“飛灑”、“移丘”、“換段”、“改冊”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官府一樣收不上稅來。”

“陛下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鳳陽府老家看看那邊的現狀,如今良田已經都被淮西勳貴給占了。我叔叔回老家,也隻能耕種劣田,怕是連吃飽飯都難。”

這次科舉,推行了政審製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