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草原(1 / 2)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全本免費閱讀

第166章草原

草原,王庭。

“大汗,自從與大明開始羊毛貿易以後,族人們每天隻知道養羊,剪羊毛,長此以往下去,咱們怕是危已。”王保保開口道。

坐在首座上的是北元最後一任皇帝,也是第十七位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

脫古思帖木兒看著王保保,開口道:“齊王這話怕是危言聳聽了吧,我們與大明雙方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貿易往來行為。將羊毛賣給大明,換取咱們族人所需的糧食、食鹽等等各種必須的生活物資,難道不好嗎?這兩年來,族人生活可是肉眼可見的變好。”

王保保見脫古思帖木兒,直到現在還沒有看透大明的策略,隻能是繼續開口解釋道:“大汗,族人們生活變好隻是暫時的。為了換取更多的生活物資,這兩年,很多族人甚至連馬都不養了,我們軍中戰馬數量已經開始減少。若是再這樣持續下去,再過個十幾二十年,咱們引以為傲的草原騎兵將不複存在。”

不得不說,王保保的眼光還是毒辣。

這才過去兩年,便發現了當初楊憲獻給朱元璋這條謀略的核心所在。

當初之所以,會與草原開展羊毛貿易,大量收購,甚至是溢價收購。

除了解決大明當時自身羊毛儲備不足的問題外,更為重要的是為了達到能夠在兵不血刃情況下,將北元韃虜歸化這一終極目的。

草原上的牧民,通過販賣羊毛,能夠得到糧食和食鹽、酒。

糧食會能夠讓更多的牧民活下來,食鹽、酒這些生活物資則是能夠讓他們過的更好。

他們隻需要安心牧羊,剪羊毛,通過簡簡單單售賣羊毛的方式,就得到他們想要的各種生活物資後,草原上的牧民自然不會再選擇冒著生命危險,去掠邊劫掠。

被徹底束縛在草原上剪羊毛,年複一年的安逸生活,會消磨他們原本身上有的那股野性。這些牧民開始依賴大明給的物資,甚至產生了微妙的感情,一些牧民甚至為大明說話,明明他們才被趕出中原沒多長時間。

一開始,就連王保保也沒有注意。

在他看來,能夠讓族人在冬天寒冷時少死一些人,讓族人們過得更好一些,沒什麼不好的。

可隨著時間不斷推移,他終於發現事情變得有些不對勁了。

越來越多的牧民,加入到了牧羊,剪羊毛的隊伍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