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急,咱再想想。不過火器研發一事,必須抓緊時間,前次之所以能夠取得大勝,也是多虧了楊憲研發的新型火藥。”朱元璋開口道。
“可國庫”
“錢的事情,你不用擔心,你和楊憲講,讓他放手去乾。”朱元璋站起身來,整個人意氣風發道。“楊憲原本的計謀確實是好,可打日落下山的蒙古騎兵,哪有像現在這樣,堂堂正正打倒他們來得痛快。”
因此火器便成了重中之重了。
等到朱標找上楊憲轉達朱元璋的想法時,楊憲自然沒有任何意見。
他最近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功績點越多,自身變化也越大。
如今還隻是量的變化,力氣更大,看得更遠,聽得更清楚,記憶力更好,過目不忘等等
楊憲想要知道,等到這個量達到一定程度,是否能達到質變。
大明如果向外擴張,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子民,這些子民能夠給楊憲帶來更多的功績點。
軍器局早在兩年前在楊憲的建議下便已經成立。
隻是由於草原那邊停戰,再加上國內災荒等等原因,導致軍器局發展並不理想。
可即便如此,基礎卻是早在兩年前便已經打下。
這兩年間,朝廷方麵,召集了全天下對火器有造詣的能工巧匠,讓他們專門對火器進行研究。
等於說,人才儲備已經有了。
現在讓楊憲任軍器局局長,楊憲一上來,就出台了多條改革措施。
加大獎賞力度,針對那些在火器研究改良上有突出貢獻的人,給予獎賞。
甚至可以給他們一個官身,用以庇蔭子弟。
針對研究上的一些問題,和玻璃廠的情況一樣。
楊憲同樣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比如要求所有工匠記錄每次的實驗記錄。
整個研究實驗過程中的任何變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