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就因為自身過於清高,而落到如今這個境地。劉伯溫原本希望自己這個學生的路,能夠比他走得順一些。
可如今看來,有可能要更崎嶇了。
因為之前稅製改革工作,楊憲已經得罪了淮西勳貴。因為科舉改革,得罪儒家士林。而現在又要因為諸王分封的事情,得罪言官禦史。
再這樣下去,楊憲怕是隻能做一個孤臣了。
楊憲的奏表,此時也已經經過朱標之手,交到朱元璋手中。
太和殿。
朱元璋看著朱標手中的奏折,開口問道:“楊憲的奏折,有關諸王分封?”
“父皇猜的真準。”朱標點了點頭。
朱元璋並未急著去看,而是接著開口問道:“是勸阻?”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楊憲畢竟是劉伯溫的學生,這段時間,仍然堅決反對諸王分封一事的也就隻剩下都察院的那些言官禦史了。就連有直接利益衝突的那些淮西老將們,也隻是保持沉默而已。
如果是勸阻的話,楊憲的這份奏折,朱元璋不打算再看。
因為他分封諸王的心意已決。
朱標笑著搖了搖頭。
“不是勸阻,難不成還能是勸進啊。”朱元璋笑道。
朱標將手中的奏折遞了過去,開口笑道:“確實是勸進,不過他這份奏折與其他大臣們的都不同,父皇你自己看一下。”
聽朱標這麼一說,朱元璋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伸手接過奏章,看了一眼,臉上很快露出凝重的神情。
“老大,馬上讓人召楊憲進宮。”
“是,父皇。”
楊憲從誠意伯府出來後,直接遇到了宮裡的內侍官,被帶進了宮。
大殿內。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早就在這等很久了,見到楊憲後,朱元璋沉聲道:“楊國公你這個奏章裡的內容,會不會有些思慮過重了。”
楊憲在奏折裡,對於分封諸王一事,大加支持,可他卻又在奏折裡寫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有關皇室宗室法的弊端。
這份奏折寫得非常詳細。
具體寫明了,到時候朝廷一年要拿出多少財政來養活宗室。
親王每年一萬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鎮國將軍每年一千石,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則逐級遞減二百石,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逐級一百石。
公主及駙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儀賓每年八百石,縣主、郡君及其儀賓逐級遞減二百石,縣君、鄉君及其儀賓逐級遞減一百石。
按照中書省製定的這個製度,即使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和鄉君每年都會有二百石的俸祿。
要知道在沒有漲工資前,一個正七品的官員每年俸祿也僅有九十石而已。
朱元璋自己小時候吃了夠多苦,如今好不容易當上大明的皇帝了,他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再過苦日子可以理解。
可這宗室製度,將會吃垮大明朝,成為日後壓垮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隻是這個時候的朱元璋顯然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看著楊憲,開口道:“楊國公奏章裡的話,擔憂過度了吧,現在宗室才多少人,就算年俸再加一倍,對於國庫來說也造不成多少負擔。”
楊憲心裡想著,如何向朱元璋和朱標他們解釋,會更加直觀一些。
他看到遠處桌子上的圍棋。
楊憲走到棋桌前。
朱標看著楊憲的動作,疑惑道:“楊卿你這是?”
楊憲伸手將棋盤上的棋子推掉,轉身看著朱元璋他們,開口笑道:“微臣想要跟皇上借一些米。”
朱元璋正想要看看楊憲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正準備吩咐內侍官去準備,卻聽著楊憲接著開口道。
“微臣要的米不多,我隻要在這棋盤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