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農轉工,工補農。(2 / 2)

而這讓米蒂亞找到了切入點,那就是抽掉職業技術學校對初級的職稱評選資格。

想要進入工廠工作,要去鄉鎮級技術學校進行為期一到兩年以上的學習,考核通過後才能獲得資格。

初級技術工種普通的鄉鎮廠辦技術院校完全能夠教授,而大學米蒂亞也都全下放分派到了州,城的更下級鎮鄉之中。

為此米蒂亞還將後續新批建的中學,高中,大學選址大部分都下放到了鎮鄉之中,城中隻留有之前的部分高級技術職業院校以及軍事國防院校。

這就是兩老頭爭吵的由來,學校必須下沉下去,沒得商量。

簡單來說就是城鎮青年想要進廠就得下到鄉鎮學習,想要從高中轉進大學也要下到鄉鎮,對城市工人設立一定的門檻。

而農村青年則是可以就近進入學校中學習,享受全國統一的專項補貼,學校也必須按照教材農學結合,下田實地學習。

小初和高三個學習階段都儘力保證其家屬在其受教育的時間內不損失秋收春耕時的勞動人口,這類院校統稱【工農學校】。

而在農產青年的教育達到高中後就已經具備出社會的資本,這時可以開始按國家的當前環境去選擇就業方向。

選擇當工人就可以考最近的鄉鎮職工學院去拿證書,後續可以選擇繼續去上一級的城市深造或者乾脆同職工子弟一樣分配工作。

選擇考大學的享受農產子弟加分政策,可就近進入大學同上級城市過來的孩子合流一起繼續深造。

憑借農村戶口或者村長證明其可以享受大學生專項學費和食宿的全國統一補貼,比城市戶籍學生金額多補貼20%。

高中之前的農產子弟補貼由工廠工人上繳的2%額外稅收資金發放,專款專用。全國統一的補貼額度,國稅機關多發少補。

大學期間的補貼則是由聯邦中央財政垂直發放。

而奴隸則是在工作年限足夠後轉為自由民,戶籍下放到農村當中,充實農村勞動力。

說來說去,她做的無非是降低農產子弟的受教育成本,擴寬他們的晉升脫離路線,去稀釋農村人口的基本盤來泄壓。

前世工業GM初見成效後,一百年的生產總值比工業化前的五千年加起來還要高,她不可能壓工業發展去硬補農業,逆趨勢就是自取滅亡。

所以米蒂亞能做到的無非就是將工業的利潤補貼一部分給他們,再降低改變命運的門檻,給他們一些機會,讓他們儘量脫離農產階層。

這樣米蒂亞就可以在中後期開始搞農業集群化大規模種植和收割,以及豐富和拉高農副產品的價格,讓剩餘的農民收入拉升、

從這也能看得出來,以往大部分的王國治國經驗在如今都不能用,或者說不被允許使用,所以大部分主政策都得米蒂亞親自過目拍板定奪。

至於老埃文這種人,米蒂亞現在缺人用會暫時的捧著,但他這類永遠不可能參與到聯邦的決策層麵以及核心部門當中。

這批人在一開始他們進入賽裡斯體製內時的級彆就已經有了隱藏的天花板,隻不過沒被米蒂亞擺在明麵上說罷了。

彆的她不清楚,但有一點她十分的明白,很多事隻有開國那代才有資格和能力去做。

王國的既得利益體貴族和莊園主被她的大清洗送去做了肥料,這才換來了短暫的資源分配真空期。

在利益集團還沒壯大到尾大不掉之前,你不把規劃提前埋好利用自己的聲望強行推進,越往後你遇到的阻力就會越大,不可能給你第二次機會調頭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