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300萬英鎊有個形象的理解,可以用稱霸整個海洋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軍艦做一個對比,英國正在建造的最先進的擁有91門炮的風帆戰列艦不超過15萬英鎊,300萬英鎊可以造20艘,皇家海軍整個1840年代建造的戰艦不過才30艘,而10艘這樣的戰艦足以對一個歐洲列強的海軍夠成致命威脅。
由此可知,這300萬的額外預算會在國會兩院產生怎樣巨大的爭議。
國會爭議得越久,外界知道得越多,泰晤士報、觀察家報、衛報和周日時報這四大名報都陸續跟進了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議,使得本來就在世界博覽會上大出風頭的英國電報公司更是名聲大噪。
有線電報公司就算再遲鈍,在這個時候也要冷不丁一個激靈,剛剛成立的英國電報公司值一千萬英鎊?業績最好的電子電報公司去年的收入才43000英鎊,雖然他們將為核心專利要付出高達60萬英鎊的支出。
在國會的辯論中,無線電報“更便宜”“更方便”“更快”“更遠”“更有軍事價值”等等的聲音徹底讓電子電報公司、英國電子電報公司、歐美電子打印電報公司、磁性電報公司、聯合王國電報公司、路透社電報公司、海底電報公司等同場競技的一票票友們炸了營,真的就好像把一顆手榴彈丟進了軍營裡,大兵們哭著喊著來不及穿褲衩就往營外邊逃竄的感覺。
可不是麼,不用鋪設電纜,當然便宜,跟打字機相連,方便的不是一星半點,速度是光速,誰敢跟無線電比速度?即將跨越大西洋,遠不遠?
電子電報公司的第一個反應是趕緊去查他們的專利,有沒有侵權,我們60萬才買來的專利不會這麼容易繞過吧?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電磁學他們根本不懂,而唐寧連摩爾斯電碼都改進過了,紙帶識彆、高電壓電池、打字機,一項項牛逼閃閃的專利把他們震得四腳朝天。
原本英國電報公司的展台就熙熙攘攘,現在變成了水泄不通。各報紙開始使用bt這個英國電報公司的縮寫來指稱它,以彰顯它的名望。
有些電報公司與bt接觸,看看能否將打字機技術與他們的電報係統結合,結果被唐寧無情地拒絕了,他不可能培養競爭對手,他甚至連任何形勢的專利都不會授權,因為那是薄利的作法,掌握了流水線生產方法的高人根本就不怕生產跟不上。
100英鎊的年租費,相當於請了一個高級雇員,一個整潔清晰快速的抄寫員,還能把一份東西一模一樣的地抄幾遍,一字不錯,還能發送到遠方。這筆帳怎麼算怎麼劃算,於是,市場對電報打字機一見鐘情。
5月1日開業的英國電報公司,第一個月的出租量就達到了一百台,大部分是年租金100英鎊的電報機,妥妥地將一萬英鎊收入記在帳上,這個成績還可以,比起全球第一的電子電報公司那麼賣力地營銷才說服鐵路公司建電報線路相比強很多了,他們經過5年的運營才達收4萬英鎊的年收入。
而到了第二個月,正是倫敦媒體大量報導英國電報公司的時候,當月的銷量蹭地就跳上了300台,bt果然夠bt,第二個月就達到了電報業老大的去年總銷售業績。
國會辯論進入第二個月,這個月的大事件就是英國與法國能越過英吉利海峽通電報了,國會的風向果然開始轉變,從“要不要入股”變成了“300萬合不合適”。
該月,bt的新出租數據開始躍上500台大關,總計900台,打字機的份額開始上升,畢竟這個東西比電報更平民化。短短仨月營業時間竟然已經接近了投資人10萬英鎊的金額,三個投資人都笑得合不攏嘴,心裡暗笑,希望國會多吵幾個月,這是免費大廣告,國會幫你做廣告,打著燈籠也找不到。
國會大辯論進入第三個月,這個月大事紀——倫敦與紐約能跨越大西洋通電報了,這個消息不論喜不喜歡英國電報公司都是一個特大喜訊,意味著整個海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距離。
當喜訊傳來時,多名國會議員在親自檢驗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傳來的最新股市消息時,是麵帶喜色地通過了這筆大交易。
一個大土豪誕生了!能買20艘風帆戰列艦的大土豪,這要組成艦隊,估計跟若乾年之後要發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那173艘戰船組成的海軍是一個級彆,因為他們173艘戰艦居然才17700人(英軍11000人,法軍6700人),而這20艘頂級的戰列艦每艘都能裝860個水兵,總計高達17200人。那173艘戰艦用來在天津登錄的,可不是不英法聯軍不想裝太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