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橡膠緣(1 / 2)

海峽殖民地,包括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個港口城市,為東印度公司開發並管理的領土。其中,新加坡的地位最為重要,因為它扼守印度通往中國的必經之路的馬六甲海峽的東麵峽口,而且最為繁榮。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奠基人斯坦福?萊佛士為新加坡製定了免稅政策,使得整個南洋的商人都把商品運來新加坡出售,也吸引了大量的商船在此交易。原來新加坡隻有一千多人,其中大多為馬來人,幾十個華人,現在則是印度人、阿拉伯人、英國商人都熙熙攘攘,共有數萬人在此營生。

新加坡的貿易地位超過了原來的檳城和馬六甲,連馬尼拉和巴達維亞(雅加達)的貿易量都被它超過。但它又是一個不賺錢的地方,因為萊佛士爵士為新加坡開創了免稅政策,使得東印度公司無法從巨額的貿易當中取得收入,也就很不情願管理這個地方,隻是這個港口太重要,總不好直接丟掉。所以,唐寧想成為海峽殖民地總督的訴求是有機會的,至少不會像看上去的那麼難。如果執掌海峽殖民地,那麼唐寧就有了一塊往故國發展的基地,這個如意算盤打得不錯。

住在唐寧街11號的財政大臣是內閣中除首相之外的第二號人物,但他似乎也沒料到唐寧有這麼古怪的訴求,愣了一下,說“這個是印度總督管轄的事務,你應該去找他。”

唐寧越想越真,微笑道“達爾豪西侯爵嗎?老朋友了,你應該知道他在英國電報公司有5%的股份吧?這個市值相當於30萬英鎊,老朋友賺得不少嘛。他會感謝我的,再說了,我就想在新加坡建造船廠,我現在就差一個舉薦人,不如您來當?”

查爾斯?伍德“天,你是認真的嗎?那個小地方哪兒能支撐得起一個造船廠?再說,你的英國電報公司不管了啊?”

唐寧“這個嘛,我會安排好的,就算我被任命為海峽殖民地總督,要上任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這一來一去也得幾年吧?我不急,就是請您捎個信,推薦一下,您也不急,等印度通了電報也不遲,快了,就這一、兩個月的事。”

伍德“推薦是可以的,那……這麼說定了?現金三十萬,三個董事席位加股票共計120萬,這帳就結了!”

唐寧“結了。”

伍德大喜,還真沒想到,自己的“有毒股票”包裹還真能推銷出去。連南海公司的股票都照單全收,哈哈……伍德暗裡笑疼了肚皮。

等伍德離開之後,唐寧也很鬱悶,好像在談判的時候一直想著新加坡,真是豬油蒙了心。

既然一股腦兒得著了四個公職,還有一個爵位,那麼,都去看看吧,先去看那個最讓人不順心的南海公司吧。一家正在清償準備倒閉的公司還來了一個新董事,也算是奇聞。

你還彆說,還真是與英格蘭銀行和東印度公司齊名的三巨頭之一,其名義上的首腦是總督,而且是……維多利亞女王。當然實際負責人是一個叫查爾斯?法蘭克的家夥,為副總督。

南海公司由於欺詐,欠了一屁股債,而且是讓政府欠債,但這個臭名昭著的公司最後也成就了輝格黨長期執掌英國政權,因為他們妥善處理了南海公司的債務,將政府搖搖欲墜的信譽挽救回來,該賠的賠,該罰的罰。

新加坡和南美一結合起來,唐寧忽然想到了橡膠。這個原料在工業發展史上也是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如果說鋼是硬實力的話,橡膠就是“軟實力”,是生產很多工業品的原料,最顯赫的就是輪胎。大工業,就得軟硬兼施。

汽車時代顯然不是現在,但可以未雨綢繆。東南亞會取代南美成為最重要的橡膠生產區,而橡膠樹要從種子長成可以收割的樹,得花上十幾年的功夫,在自己的催化下,恐怕十幾年之後就是汽車時代了,現在出手也不算過早。

唐寧跟副總督講“南海公司還有可能進行實際的貿易嗎?”

副總督被新董事的想法嚇了一跳,說“這個……理論上是可以,但……沒必要了吧,說實話,還有大概兩三年就要清償完所有的債務,那也就是公司的末日了,名聲不好,生意不好做。”

唐寧“事情都過去一百多年了,英國人應該已經不記得以前的事了吧?”

副總督哈哈一笑,道“會有人記得的,到時候他們一鼓噪,南海公司又得站在風口浪尖,我還是平平安安地站好最後一班崗算了。”

由於唐寧的股份太大額,所以他現在成了最大股東,隨著清償的進一步完成,他就更是獨霸一方,南海公司變成了他的私產,一代“名媛”砸在手裡多少有點舍不得,但副總督說得對,這名聲不好是大問題,機會多的是,何必拘泥於南海公司?先不管了。

唐寧又問了一句“你知道哪兒可能有橡膠種子嗎?我想要一點,越多越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