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 6 章(1 / 2)

甕中驚春 抱鯉 6566 字 12天前

《甕中驚春》全本免費閱讀

次日黃昏,城頭第一通暮鼓擂響之時,曲靜勝又到了延興門附近的小碼頭。

見城門下仍聚集著不少尚未歸家的人,當即示意疍民靠岸。

疍民已經習慣她每到一處人貨彙集處便下船打聽弟妹蹤跡,提醒她一句早些回來,莫要錯聽三通鼓,便不再多言。

曲靜勝走近人群,發現其中不乏挑擔推車,偕老擎幼的人。

看起來不像是趕著在暮鼓三通前歸家,而是欲要舉家出城遠行。

因為今日城門提早關閉了,所以這些人隻能堵在此處,鬨騰著要城門衛開門放行。

曲靜勝眼神微閃,隨便找個麵容和藹的大叔搭話,得知他們確實是打算舉家出城避難。

“哎喲姑娘你還不知情呢,剛傳出來的風聲,聽說反王大軍已經儘數渡江,當即連下江邊兩城,那個姓李的大將軍根本不是對手,節節敗退。眼看反賊馬上打到都城來了,想想兵魯子滿街跑,誰人不心慌,真是連多呆一夜都提心吊膽。”

大叔歎息連連,“不如趁早躲去鄉下親戚家一陣,等日子太平了再回來看看,也不知到時我家那費了幾代人力建起來的屋舍可還安在,可還姓薑。”

曲靜勝聞言默然。

景佑帝趙崢確實沒什麼大本事,登基不過幾載便搞得內外生亂,但他對生活在腳下的都城百姓還算寬宥,一貫延續先帝政令,薄有仁和之名。

所以,於都城普通百姓而言,景佑帝才是正統,是仁君。

任他慶王威名在外,才比天高,也隻是個反王。

誰會信任反賊呢。

哪怕他是開國先帝的兒子,也姓趙。

慶王若以重兵攻打都城,那是徹底坐實了反賊之名。

唯有兵不血刃,方能最快收攏民心。

想必慶王也不願意要一座百姓奔逃思舊的都城。

曲靜勝無意識攥攥手心,她掌握到的消息對慶王的作用或許比她想象中更為重要。

“諸位!”曲靜勝怔神間,城門郎陳寬不知何時現身了。

不是話本裡風姿翩翩的少年狀元郎,陳寬約摸四十出頭的年紀,個高而消瘦,一身布衣落拓,再配上一把參差不齊的短須,整個人由內而外透著不羈,不像朝廷官吏,更似詩酒走天下的灑脫俠客。

“請諸位相信皇上與這城中二十萬守軍,尚且未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諸位不必舍家奔逃。”陳寬朗聲安撫躁動不安的百姓。

心有惶惶的百姓根本不信陳寬說辭,見他周身無有半點官威,仗著法不責眾,乾脆厲聲駁斥。

“既無滅頂之災,你們這些當官的為何要早早把家眷送去城外避難?說來說去,不過是想把我們這些平頭百姓留下守城。屆時若當真改天換地,唯獨我等妻兒在屍山血海裡掘挖,你們倒是一家團圓,換個主子一跪,八成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厚祿。”

有人高聲附和,“沒錯,做人不能這樣喪良心!”

陳寬似乎無可奈何,耐著性子講道理,“哪裡又把家眷送出城了,我的家眷尚在城中,不信可以移步去前麵楊花巷查看。”

“你的還在,那個守城大將王瑛的妻兒可不在了。”

“是啊,我今日中午親眼看見他家車隊匆匆出了延慶門往西邊去,後麵零零散散跟了好幾十輛車。當時還納悶他做甚,現在想來必然是他提前得知了前線戰況失利。聽說他家還是皇親國戚,他們都逃了,我們為何要死守在此。”

“閒話休說,天快黑了,快開城門放我等離開!”

人聲沸騰,叫囂不止。

陳寬奉命守城,當然不敢隨意開門,堅持勸說。

曲靜勝發現他看似固執堅守,實則從始至終都沒有調遣那些披甲執銳的衛兵過來幫忙鎮壓的意思,反而還口稱為防激起民變,強壓著不許衛兵們豎矛布陣,傷害百姓。

如此一來,一乾守城官兵簡直是任由百姓步步緊逼至城門下。

幾個頗有膽氣的壯年見守城官兵怯弱,直接帶頭跳過垛牆,高聲招呼眾人一起放鎖去閂開城門。

百姓們見狀一哄而上,‘轟然’一聲,厚重城門在眾人合力之下,徐徐打開。

曲靜勝擠在人群裡,遙遙看了眼外麵闊大無拘的天地,毫不猶豫轉身,逆著人|流往回走。

她不是不想趁機混出城去,而是這會兒外麵到處散著驚惶不安的人,定然不乏心懷叵測之輩趁亂為禍鄉野。

她一獨身年輕女子走出去,與送到餓狼口邊的膏腴有何區彆。

總不能像上次假意落水一樣,指望禁衛及時相救。

在她無性命之憂的前提下,她遭遇淪落那些禁衛隻會樂見其成,保不準還會在其中推波助瀾。

眼看曲靜勝擠開人群,一路小跑回到漁船上,潛在暗中的林校尉等人神色古怪,莫可名狀。

“方才那麼好的機會,她為何不趁亂帶圖出城投奔慶王?”有人想不通。

“害怕吧。”有人想起曲靜勝在出逃當夜對陳清源說過的話。